周明輕輕地隻一句話,就把屋裏三位老太太逗得樂開了懷,三人臉上的皺紋被她們的笑容一擠,就好像三朵盛開的菊花。
老根子家的笑道:“哎喲,你看看,你看看,六奶奶,您寶貝孫子著實會說話了!”
老任家的聽了也眉開眼笑,跟著符合道:“周明這孩子嘴兒可真甜,那我可就盼著享他的福了。”
六奶奶更是高興無比,周明這孩子這句話可是說到她的心裏去了,又有哪位爺爺奶奶不盼著能享受自己親孫子,甚至是重孫子的福?
過了一會兒,六奶奶收住了笑,盯著自己的一個孫子一個孫女兒,似是想起了往事,歎了口氣,道:“要是你們的爺爺還活著,那該有多高興!”
老任家的聽了,也跟著歎了口氣道:“唉,六爺爺是沒那命啊,年紀輕輕就受了那麼大的冤屈,連氣帶病的,就沒扛住。好歹你這算是熬過來了,過去的事就別想了。”說完,唏噓不已。
周明聽了卻是神色一動,他自打出世就沒見過爺爺,連他爺爺是什麼時候去世的都不知道,隻知道去世的很早。
到他十歲剛剛懂事的時候,父親病逝,家庭巨變,他也變得逐漸沉默寡言,對一切都漠不關心,更是懶得問家族那些過去的事情。
現在周明可不是真的十歲,而是三十歲的成年人心靈,乍聽奶奶說起他的爺爺,自然不想錯過,隨即問道:“奶奶,我爺爺到底受了什麼冤屈?咱們家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比別人家過的都窮?”
聽到孫子問起,六奶奶竟是悲從中來,抬手抹了一下眼淚。隨即一邊回憶,一邊哽咽地說起了過去的往事。
原來,周明的祖上在清朝是一個走街串巷的貨郎。有一次出去販貨,無意中撿到了一個布褡褳。他的那位祖上,人老實,怕丟褡褳的人著急,就在撿到布褡褳的地方等了兩天兩夜,卻發現無人來尋找。
萬般無奈之下,他這才背著那個布褡褳回到了家裏。打開布褡褳往外一倒,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那布褡褳裏頭竟滾出了一堆金燦燦的金元寶!
那位祖上是十足的老實人,見布褡褳裏竟是如此貴重的金銀財寶,料想丟東西的人肯定焦急無比,便又把金元寶裝了回去,準備了足夠的幹糧,又背著布褡褳回到撿著的地方去等。
哪知這一次等了有足足十天,就別說有人來找布褡褳了,他站的地方十天以來就是人影子都沒見著一個。
後來帶的幹糧吃完了,還是沒有人來,他這才認定是天降橫財,認為這是老天爺送給他的財富。
那位祖上老實,卻非愚鈍之人,回到家後,便用這褡褳裏的金元寶當做本錢,開始用來做生意買賣。
這一做生意不要緊,竟然是順風順水,越做越好,逐漸聲名鵲起。隨著人丁興旺,家道也興旺了起來。
老周家直到周明爺爺的爺爺周秀這一代,已經是方圓幾百裏聞名的首富!
周秀不忘祖訓,知道是祖上是靠撿了一個布褡褳有了做生意的本錢發的家,便建橋修路,廣做善事,冬施棉,夏施單,被周圍鄉鄰稱為周大善人。
周秀善事是做了不少,哪知到了他孫子這一輩兒,也就是周明的爺爺這一輩兒,卻出了幾個敗家子兒。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周明的爺爺這一輩兒,有兄弟九個,他排行第六,算是這一代的頭一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