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2021年五·四青年節的悼念活動(上)(1 / 1)

2021年5月4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貴陽學院”校園內的“李端棻塑像”前,曆史係的老師在給學生們上“愛國主義”的教育課。

一位女老師說:“同學們,這就是我們貴州省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先賢李端棻,是中國近代教育改革之父,我們今天的教學事業之所以這麼普及,這麼成功,就是這位先賢所倡導和身體力行所創建!”

學生們一驚,說:“是真的嗎?”

老師說:“是真的”。她又說:“我之所以是今天這個日子把你們帶到這尊塑像前給你們上課,其實有幾個目的。第一,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是一個很有紀念意義的一年。第二,今年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開局之年,小康社會的建成,標誌著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已跨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第三,我選今天‘五·四青年’節,是要大家記住,五四青年節運動的發起地是在‘北京大學’,五四運動的宗旨就是反帝反封建,是新青年,新文化,新思想的運動,吹響了‘科技強國,文化強國’的號角。喚醒了廣大人民群眾;為建立一個富強民主的國家而奮鬥!如今小康社會的成功建成,那是與五·四運動的精神遙相呼應!也是中國共產黨的‘華彩樂章’!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先生就是北大的學子,他們發起了五四運動,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秉承的是北京大學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核心價值觀!第四,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向全國各族人民和全人類交的一份滿意的答卷!這一章節,我下節課再給你們講!”

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

那老師接著說:“翻開中國的近代史,那是一部‘屈辱史’!那是一個軟弱無能,喪權辱國,割地賠款,餓殍遍野等等負能量詞彙所組建成的王朝,那麼是什麼力量和什麼智慧讓我們中華民族從災難中走出來,走向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並成功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的征程的呢?是什麼力量和什麼樣的智慧使我們的中華民族在世界的舞台上來了一個‘華麗的大轉身’的呢?不可否認的是,是與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分不開的。我今天所要表達的是,我們這位先賢,窮其畢生精力,首倡和創建了‘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就是北京大學的前身。在北京大學裏誕生了兩位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發動了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實事求是的講,我們的先賢李端棻首倡和創建的‘京師大學堂’應該是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的”!

學生們頻頻點頭。

那老師又說:“我們幸運的是,我們‘貴州經世學堂’和貴陽師範學堂也是他老人家所主講發起和創辦,貴陽師範學堂也是我們‘貴陽學院’的前身,‘貴陽一中’也是他老人家所發起和創建,他把他全部的‘愛’奉獻給了我們貴陽人,他把他全部的愛奉獻給了我國的教育改革事業。說他是教育改革之父當之無愧!”

學生們由衷的鼓起了掌。

一個學生傻乎乎的問:“那他為什麼要給我們貴陽建學校呢?”

老師說:“因為他是我們貴陽人,他想為家鄉作貢獻!”老師此時也有點激動。

“哇!他是貴陽人!”學生們興奮地叫了一聲。

又一學生說:“那好,他既然是我們貴陽人,那麼他的墓地肯定在貴陽,我們還等什麼?在這裏空洞的講來講去,還不如去墳前拜祭拜祭,跪下叩兩個頭還要來得實在一點!”

學生們齊說:“對!對!”

那老師又說:“我不知道在什麼地方?”

旁邊站著的男老師說:“哦,我有個朋友知道。因為他經常在朋友圈裏發關於李端棻的一些事。”說完他馬上撥通了那位朋友的電話。

電話那頭說:“這年頭,科技這麼的發達,搜導航不就知道了?”

大家才晃然大悟,並迅速拿出手機,開始導航。

剛才接電話的那人,是在媒體中當過記者,在新華社幹過內參,現在是貴州省貴陽市曆史學會常務理事、貴州省農村開發扶貧促進會秘書長秦仁智,他對李端棻極為崇拜,可以說是李端棻迷,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那麼嚴重,在兩個月期間,他先後到李端棻墓前去看望過五次!此情此意,非常人所能理解。現聽說是大學生要去看望李端棻,他很激動,他又立馬把電話打過來了,說:“既然是大學生想了解他老人家,我就馬上過來,認認真真地給他們上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