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郡位於大陳國南部,兩百年前本是大梁國都,後被大陳滅國成了其屬地。
百餘年前一直有光複梁國的義士在境內四處揭竿,大陳國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肅清,又讓國內的人口遷移到梁郡,梁郡至此才安定了下來。
巨柏鎮是梁郡下的一個小鎮,因鎮中有顆千年古柏樹得名。
境內山地環繞,地勢極為不平,反倒是古柏樹下周遭兩三裏出奇的平整,鎮上的集市學堂等都建立在此。
鎮上居民近半是遷移過來的,雖然爭鬥之事也時有發生,但百多年來和原住民相處的倒也和諧。
………………
茂密的竹林隨著清風慢慢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音,午後陽光透過竹葉間的縫隙散落在林間,一片靜謐的景象。
“雲芽,看清楚了麼?有幾隻竹雞?”
竹林傳來一個稚嫩的聲音,說話的是個七八歲的孩子,身高卻有四尺半,體格很是強壯,臉上掛著些許汗珠,眼睛緊緊盯著竹子上的身影。
“有四個,不過都是剛出生不久,還沒長毛,掏麼?”
竹子上的身影回過頭,看了一眼下麵的兩個同伴。
“要不先不掏,等幾天毛長齊了再來,不然養不活”
竹林下的另一個孩子說道,說完還看了一眼旁邊的高個子。
“小雲芽,那你先下來,慢點啊!”
高個子男孩看了一眼旁邊的同伴,回頭望著竹上的小雲芽。
竹上的男孩聽到此話,順著竹子就滑了下去。
三個孩子站在一起不舍望著竹子頂端。
個子最高的叫薛浩澤,因先天五行缺水,其父專門去學堂先生那裏求了浩澤兩字,因此被小雲芽叫阿水,才八歲就已經趕上普通孩子十歲的塊頭。
薛家是梁郡原住民,祖上曾經也為梁國效力。梁國被滅害怕牽連,薛家老爺子帶著家當回到了祖地,靠打獵為生,加上祖傳的些許拳腳功夫,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
個子最矮的叫蘇雲,出生不足月,差點夭折,因而比同齡的孩子顯得更加瘦弱,形似豆芽,就得了個小雲芽的綽號。
蘇家是百多年前遷移來的,本是書香世家。但梁郡偏僻,民風彪悍,對讀書人不怎麼瞧得上眼,為了生存隻能改行務農。
直到近幾十年讀書風氣大興,當地居民才願意送孩子進學堂,但也是為了能取個會識文斷字的文書方便住到郡城。
另外一個叫蔡靈均,胸前掛著八寶珠,綽號叫小寶。祖上是大商賈,蔡家太爺路過此地生了一場大病,靠當地偏方治好了,因此就定居了下來。靠著經商在此地發家,是鎮上的大戶。
“這是我們掏的第幾窩了,一個竹雞沒搞到”
薛浩澤看了兩同伴,語氣有些鬱悶。
“加上這窩,一共七窩,有三窩空的,兩窩蛋,兩窩剛出生”
蔡靈均掰了一下手指,神氣十分認真。
“小寶,阿水,我還知道哪裏有幾窩,還去不去,總不能空手回去吧?”
蘇雲看了兩位同伴一眼,有些不甘。
“那走”
三人對視了一下,決定把剩下的也掏了。
……………………………
天邊微微泛黃,紅色的陽光照在臉上格外舒服。
三人臉上滿是汗漬,但看著手上的竹雞,一路上都是笑聲不斷。
蘇雲帶著兩隻小竹雞回到家裏,趕緊放進了自己的籠子,又從家裏拿了些許碎穀灑在了籠子裏。
“蘇雲趕緊去洗洗,等你爹回來就吃飯”
蘇雲剛弄完,母親陳氏端著一盆水從火房走了出來。
“好的,娘親。”
蘇雲跑到火房門口,整個臉印在盆裏,隻能看到一對亮晶晶的大眼睛。
吃過晚飯,一家三口坐在一起,聽父親蘇安明講蘇家軼事。
“安明,家裏玲瓏米還有多少?夠不夠吃啊?”
剛講到蘇家太爺當年和七位兄弟建立家業,門口就進來一個身影,身高六尺有餘,手上提著一個精致的小布袋。
“爹”
“爹”
“爺爺”
一家三口都站了起來,趕緊把蘇老爺子請到了座位上,蘇雲也到了老爺子懷裏。
玲瓏米是當地一座玲瓏山上的竹子所產,顆粒細如沙粒,功效和人參相似,卻更溫和,能補足元氣,可當做主食長期食用。
蘇雲先天不足,從幾個月斷奶起玲瓏米就是主食,到現在六歲,每頓飯也不能少。
玲瓏米雖是珍貴,但卻隻能和玲瓏山上的水一起熬製才能有效用,因此在外並沒有多大名氣。
當年的蔡家太爺就是靠這活了下來,但受此限製也沒多少人留意。況且梁郡居民大多身強體壯,少有孱弱者,玲瓏米更是顯得可有可無,並且采集麻煩,當地居民更加沒有興趣。
蘇家強盛時有八兄弟,其中一脈傳到蘇雲這代,基本都是女兒,隻有蘇雲這一個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