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辦了好些天喪事,南國使臣被晾在一邊許久。晉文帝悲痛欲絕,接連幾天沒上早朝。
啊韃王子有些坐不住了,晉文帝答應把封黛許配給他,反悔了怎麼辦?
他到了禦書房,正巧柳知鶴和沈懷民在報告禮部內務。太皇太後的喪事是禮部籌劃的,後續的高僧吟經七七四十九天需要晉文帝確認。
啊韃進來了,裏麵的人不約而同停下說話,等他發言。
啊韃王子開門見山說:“好嶽父,公主什麼時候跟我走?成親儀式最好大操大辦,在晉朝舉辦一次,在南國舉辦一次,這樣才不失禮數。”
晉文帝哪裏還有心情談論這個。
他瞅了沈懷民一眼,沈懷民立刻上前,“啊韃王子有所不知,我們晉國的禮數不讓辦完百事辦紅事。若啊韃王子真對岱王殿下青睞有加,隻能等三年的守孝期過了,再來求娶。”
啊韃王子心有不悅。三年之後,他哪裏還記得遠在天邊的三公主?他支吾道:“既然如此,啊韃隻能以後再來拜訪了。”
晉文帝很大方地說:“我把她留到三年後,等你來娶。”
啊韃笑道:“多謝好嶽父。”
柳知鶴攥緊了拳頭,垂下眼掩蓋內心的不適。
——她從不是誰的玩物,可以當做禮物送來送去的玩物。
為何非要這樣對她。
送走啊韃王子,晉文帝隨口問道:“今年賞賜了南國多少銀子?”
“知鶴你是身有不適?怎麼這幅表情。”
柳知鶴收斂了一番:“微臣無事,謝過聖上關懷。”
沈懷民道:“南國使臣年年上我朝覲見,給我們送禮,來而不往非禮也。今年我朝給南國使臣送去八百萬兩金,以示尊敬。”
晉文帝捋了捋胡子:“不錯,晉國這次十分體麵。母後也風光大葬了,朕很滿意,禮部做的好。還有別的事?”
高公公把先太後遺召告訴晉文帝。
晉文帝手一揚:“既然是母後的意思,一律照辦。冊封儷兒為監國,讓她進禮部管祀部司的事情。儷兒年紀小,加封她為禮部侍郎,讓她學學怎麼管理僧尼祭祀。她平時就會這些,正好派上用場。”
柳知鶴一愣。
五公主進了禮部。
聖上怕是不會把兩個公主都放到禮部。
立在一旁的李公公提醒道:“聖上莫要忘了,之前答應岱王殿下說給予官職一事……”
這件事晉文帝早就拋諸腦後了,如果不是李公公提醒,他根本不記得這件事。
晉文帝皺眉,一臉不耐地說:“得給黛兒找點事做做,別總氣我給我惹麻煩。”
“知鶴,你的意思呢?”晉文帝看向柳知鶴。眼睛透過細長的眼縫看著柳知鶴的表情。
——他是否對合樂有意?
柳知鶴神色如常,“微臣沒有想法,請聖上定奪。”
晉文帝“嘖”了一聲,“我看了涼州城回來的折子,說黛兒賺錢很有一套,讓她去金部司給國庫填補空缺,老高,擬旨。”
高公公高興道:“老奴這就替陛下擬旨。”
第二天早朝,封黛聽高公公提醒要進宮參政,早早便到了。
她在朝廷沒有一官半職,平時不需要上朝議事,如果有特別需要,宮裏的太監會提前傳召。
鍾聲敲響,皇宮內外掛滿了白色的燈籠,封黛隨同一應大臣進了金鑾殿。
她是皇帝的親女兒,跟封頡一樣,站在滿朝文武的前頭。今日上朝的不止她一個人,還有封儷,就站在她身後。
晉文帝照例詢問了一番朝廷的內務事項,悶聲咳了幾聲。
滿堂的大臣齊齊俯首:“聖上思慮先太皇太後,請保重龍體。”
晉文帝抬手,“朕沒事。老高,宣旨。”
高公公清了清嗓子,細長嘹亮的聲音說:“奉天承運皇帝,召曰。五公主合康公主聰慧過人,道心仁厚,得天感應,運時而生。特此封為監國護法,傳頌道經,弘揚道心,替先太後祈福誦經。並加封禮部侍郎一職,共同執掌六部內務。”
“岱王殿下聰敏過人,才智雙全。朕有感賢才不能無用,今戶部空缺,任命岱王殿下執掌金部司。”
“欽此——”
封黛&封儷上前一拜:“兒臣遵旨。”
晉文帝一臉打發封黛的神色:“黛兒,你總在府裏不是事兒,去戶部曆練曆練。若做得好了,父皇另外有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