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陰差陽錯(1 / 2)

小夥伴們知道“陰差陽錯”的意思嗎?

說到“陰差陽錯”這個成語,我想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它的字麵意思,而且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會用到它。至於它的意思也十分簡單:就是比喻由於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很大的差錯。

這個成語出自明代王逵的《蠡海集·曆數》:“陰錯陽差,有十二月,蓋六十甲子分為四段……”。“陰差陽錯”又可說成是“陰錯陽差”,但後者是出自明代阮大铖的《燕子箋·轟報》:“攤開紙條;把解狀元怎陰錯陽差報”。

可如果說把陰差陽錯的差(cha)改成差(chai)呢?小夥伴們可否還知道它的意思?

我叫趙雨峰,家住西南一座比較偏僻的小村莊。

此地雖比不過江南水鄉那般富裕和繁華,但也算得上是一處居住佳境。此地不但鳥語花香,景色怡人,而且還人傑地靈,據說就在我們村莊,不但出過狀元郎,而且還出過馳騁疆場的大將軍。

隻是到了現代,由於地方偏僻,村裏的村民在思想上難免有些守舊,所以才導致了人才的斷層凋零。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到了我記事的時候,村裏連一個走出村去的大學生都沒有,直到我的出現,才把維持了多年的現狀給打破,最終我也就成了我們村第一個出來讀大學的大學生。

自那以後,考上大學這件事成了我心中的一大驕傲,也可以說是我們整條村裏的一大驕傲。

每當我想起村裏的人知道我被c市理工大學錄取後,他們對我所說的誇獎話語,時至今日都時常縈繞在我的耳旁!

“你們曉得不?趙家哪娃兒考上大學了”!

“是啊,咱們村這麼多年來,終於有個大學生了,了不得啊”!

“是啊,我看是他們家祖墳冒青煙了,雨峰哪娃兒打小就愛學習”!

“這次真給他父母長臉了”!

在村裏人印象中,我從小就是乖孩子,天生就非常愛學習,是村裏所有孩童學習的榜樣。

至於為什麼會給鄉親們這種錯覺呢?

因為隻要到了夜幕降臨的晚上,村裏小孩嬉笑玩耍的地方,他們壓根就從沒有見過我的身影。

剛開始的時候,眾人對此都不以為然,但時間久了,很多人還是看出了一些端倪,特別是喜歡和我母親拉家常的幾位阿姨嬸嬸。

但是每當他們詢問我母親具體原因時,我母親給出的答案都始終如一,那就是我在家裏看書學習。

因此久而久之,村裏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知道我特別愛學習。

不過也好在我的確有夠努力,小學時期每學期期末考試成績都穩穩占據班上第一名。

愛玩是孩童的天性,天真爛漫的年紀,每個小孩都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譜寫著自己五彩繽紛的童年。

我記得那時我們最喜歡的有首歌就這麼唱來著: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

童真的年齡,愛玩的性格從骨子裏而來,我當然也毫不例外。可在其他人眼中,我隻是一個愛讀書、愛學習的好孩子,他們哪裏會知道我不出門玩的真正原因。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要源於我八歲那年的那次陰差(chai)陽錯。

在我們村,“陰差陽錯”這個詞可謂是家喻拂曉,但它的讀音和意思卻和書本上的解釋有著天差地別。

據傳說:“陰差陽錯”一詞最先來源於此:那就是指陰差一時的疏忽將不該抓的陽間人給錯抓了,造成了“冤假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