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章 詭書(1 / 2)

梅間竹是個戲迷,尤其喜歡傳統曲目《西廂記》。

為此,他一個年輕人聽遍了國內所有各種曲種的本子,什麼京劇,越劇,豫劇,昆曲等等,越聽越上癮。

這個人聽戲聽魔怔了,直接把自己代入到了戲裏,認為自己就是張生,就該娶那個崔鶯鶯小姐為妻才對。

久而久之,把自己折磨得茶飯不思,身體消瘦,渾身無力,神思呆滯。

有個詞怎麼說的?這就是“情種”!

還好此人是個拆遷戶,並且是單身一人,上無父母管束,下無妻兒掣肘的那種。天不管來地不拘,手裏有錢瞎折騰。

他這條件,身邊當然不缺少倒追的女孩,但是他思念崔鶯鶯成了病症,把這世間的女子都當成了庸脂俗粉,一個都看不上。

他把自己弄得病懨懨的不人不鬼,身邊的狐朋狗友可著了急。大家抓耳撓腮地各自想辦法,出主意,想把這個迷途之人拯救回來。

但是好話說盡,方法用完,連當年被掃了的沐足十八招都用上了,什麼聲色犬馬,吃喝玩樂,依舊是拉不回來。

眼見各種勸說無用,大家也不缺錢,就帶著他出去散心。跑遍了大半個地球,外國風情見識了個遍,他依舊念念不忘他的崔鶯鶯。

眼看著他日漸消瘦,瘋瘋癲癲地半死不活,大家擔心之餘,更加賣力的到處打聽辦法。

但是一直也沒有啥比較靠譜的。

這一天,他的鐵杆哥們兒卜鏗仁,去本市一處景點玩,看到一群穿著漢服的小姐姐小哥哥們,圍在一起做什麼“雅集”,覺得他們的衣服很漂亮,就挎著自己的單反上去拍照。

拍照的時候,聽到這些人都在聽一個人分享古典詩詞知識和人物軼事,正好講到唐代大詩人元稹。

“元稹此人,算是詩詞界天字第一號大渣男!”站在中間講解的小哥義憤填膺。

“西廂記,原本叫做《會真記》,又叫《鴛鴦傳》,這是唐代詩人元稹撰寫的傳奇故事。實際上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曆,是他和表妹之間發生的真事。

這個人最讓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數他寫給老婆的那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絕句,然後還有他的老婆死了之後,他寫的悼亡詩‘遣悲懷三首’,裏麵有‘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和‘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這樣深情到令人心碎的句子。比起蘇東坡的‘江城子’也不遑多讓。

就是這樣一個給自己立了一個忠貞不二,絕世暖男的家夥,不但在他老婆死後三個月就另結新歡,就連他寫的這篇《會真記》,也是他把自己的表妹始亂終棄之後,又賣弄自己的文采編排出來的。

他表妹一個大姑娘,跟他歡好幾個月,然後他一走了之。後來聽說人家嫁人之後,又再去回撩,對人家老公說是表兄來了,真是恬不知恥!

再後來,金朝的董解元根據這個,改編成了《弦索西廂》。到了元朝,大戲劇家王實甫更是根據這個故事,改編成了現代人看到的戲本《西廂記》。

說了這麼多,總之就是,蘇東坡評價‘元輕白俗’,可以說恰切非常。元稹這個人,不但作品裏處處透著俗氣,他這個人本身,也是逃不掉‘輕佻’這兩個字的標簽……”

卜鏗仁聽得呆了,心說原來西廂記是這麼來的。我那哥們兒強豬(梅間竹外號)迷戀《西廂記》,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哎,真是——傻到家了。

背起單反打算走了,突然腦子一激靈:擦,為啥不請這小哥去開導開導強豬呢?這可是從沒有人從這個方向開導過他呦。

想到就做,卜鏗仁不走了,就在一旁靜靜地等著。

等他們的“雅集”差不多要散場了,卜鏗仁趕緊湊上去,問那個分享的小哥添加了vx,說是對他們這樣的活動有興趣,打算加入他們,並約了他晚上吃飯,這才走人。

到了晚上約定的時間,卜鏗仁和小哥聊了聊,介紹了自己的朋友強豬的情況,請求他出手試試,看看能不能把自己的朋友解救出來。

小哥很爽快,沒有猶豫就答應了,大家約好第二天在文藝字畫一條街會麵,小哥在那裏開了一間工作室。

第二天,卜鏗仁開上自己的大笨,連拖帶拉地把梅間竹撮弄了過來。

小哥聽著卜鏗仁的介紹,兩手環抱行了個古色古香的抱拳禮,笑著請兩人坐下,泡上功夫茶,請二位慢慢品茶,天南地北地扯了起來。

梅間竹隻是著迷《西廂記》這本戲,日常待人接物還是正常的。就是每天得聽這本戲,沉侵在自己和崔鶯鶯小姐的幻想裏不能自拔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