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暮舟一邊回憶,一邊向百裏洋訴著見聞,說到無力之時,百裏洋便會輸些真氣給他。餘暮舟這東海奇遇,聽得百裏洋也是疑雲滿腹。
餘暮舟道:“總堂主,這群人……在千石灣登岸,莫不是……莫不是碧月堂或者萬流派出了奸細?”
百裏洋心中一愕,想道,餘暮舟所說正是自己所慮。萬流派和碧月堂同在東海謀業,萬流派人多勢眾,在棠州海域有一百零八島嶼,數千弟子,碧月堂則隻有廖廖數百人眾,又隻限在桹州江關一帶活動,兩派之間素無往來,偶爾在海上有些口舌,兩派一些有點資曆的長者見麵談談,也就平息了。但一年前某夜,餘暮舟在江關海域見一小船,船上三人行徑詭異,他懷疑是東隼間人,便上前詢問,對方二話不說便動起手來,正巧,萬流派喻正年也帶著兩個弟子劃舟而來,一場亂戰之後,喻正年及萬流派其他兩個弟子竟被對方打死,餘暮舟有幸全身而退。此後,那小船向東駛去,消失在東海之上。喻正年乃是萬流派掌門孫意的二弟子,萬流劍法已練至三十六式,武功不低,竟在東海遇害,而餘暮舟卻安然無恙,萬流派弟子群起激憤,要求碧月堂給個說法。
餘暮舟將當夜之事作了解釋,但手無證據,萬流派眾弟子隻認他是強詞狡辯,派內傳言碧月堂害死了喻正年,才以東隼間人做借口。後來,百裏洋親赴淮陵萬流莊吊唁,並與掌門孫意二人密談了四個時辰。那孫意身為萬流派掌門,對六堂之人也是嗤之以鼻,可見了百裏洋之後,見他深明大義,二位英雄相談恨晚,惺惺相惜,決定一同查清喻正年死因真相,無奈數月下來,毫無進展。此外為了兩派之間不再生出事端,決定以千石灣為界,十裏海域之內雙方弟子暫不踏足,不設耳目,隻因千石灣一帶暗礁眾多,普通小船也容易撞石擱淺,所以船隻罕至。為免東隼間人知曉,千石灣一事隻有碧月堂百裏洋、江水長、餘暮舟,以及萬流派掌門孫意及其六位弟子知道。
如今,有人居然避開了碧月堂和萬流派,在千石灣一帶登岸,遂懷疑碧月堂或者萬流派出了奸細,也不無道理。百裏洋又想到,江水長至今未歸,與餘暮舟所遇之事,又有什麼關聯?
餘暮舟氣息漸弱,已是奄奄一息。百裏洋欲再運功,餘暮舟製止道:“總堂主,屬下……屬下不行了,他日……查得害死喻正年真凶,還請……還請墳前相告……”說完,咽了最後一口氣,氣息全無。
百裏洋悲不自勝,喚道:“餘副堂主……餘副堂主……”眼含熱淚,已是回天乏術。百裏洋心中思量,餘暮舟東海遭暗襲,定是那群人知他藏身船上,但不知其身份,又擔心暴露自己,故沉船放箭,殺人滅口,他們定沒想到餘暮舟水性甚好,能逃回岸上。如今餘暮舟已逝,但死訊卻不宜讓他人知曉,如此巧合,隻怕會被那群人猜到藏身船上之人正是碧月堂的副堂主,到時碧月堂和六堂都會受到牽連,思慮再三,背了餘暮舟的屍首,蓋上被子,趁著月色,向北跑去。
翠竹林往北四裏路,就是一片墳地,百裏洋擇了一塊空地,連挖帶刨,趕在天亮之前挖了一個墳坑出來,又將餘暮舟的屍首放了進去,再覆了黃土。百裏洋又找來一根粗枝,用匕首削成一片長板,咬破食指,在長板之上血書“暮舟之墓”四字,再將它插入墳前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