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要召喚他們這些大臣一起去新豐縣,去觀摩視察新型火槍火炮的威力,那他們自然要先集中到宮門口,等到陛下的鑾駕從皇宮裏出來再一同出發。
各位朝廷的大臣真的到了皇宮的門口,也都是集中在自己的利益團體裏麵,三五成群的在溝通聯係些什麼。
最近這些年,東林黨人跟閹黨大臣之間的鬥爭愈發的白熱化, 雙方都看不上對方,有了幾分老死不相往來的模樣。
如果不是朱由校強行的打壓,可能連朝廷的正常辦公都會受到影響。
這邊的徐光啟,孫承宗身邊也集中了一些大臣,比如說,翰林院侍講劉鴻訓, 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人物。
這劉鴻訓從上一次京城之變中順利的活下來了。
當時惠世揚等人跟朱純臣一起作亂, 而劉鴻訓在東林黨人裏麵擁有比較高的威望, 同時他又是翰林院編修,位置比較清貴。
惠世揚等人當時是打算把他拉下水的,但是他不恥惠世揚以及朱純臣等人的行為,毅然決然的拒絕對方想拉他入夥的建議,反倒直接跑回了家,關起了門,閉門謝客。
當時的惠世揚等人雖然看不慣他的做法,但是因為他的地位頗高,何況打擊區區一個劉鴻訓對他們的計劃沒有任何好處,反倒顯得他們不能容人,就先把這個事情擱置了下來。
等到後來朱由校的軍隊攻進了京城,劉鴻訓更是派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家丁,跑到街上協助朱由校的軍隊,打擊那些叛逆士兵,所以等到朱由校返回來之後, 他便順利的官複原職。
另外也還有幾名官員, 他們的特點是除了原來就蹲在朝廷,然後千辛萬苦躲過了種種種種的坑, 活到了現在的。
還有一部分就是以前東林黨人中稍微能辦事的,後來又被朱由校從朝野之外召喚了回來,給他們安上了幾個官職,讓他們辦事。
這些人一直都被閹黨的大臣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看到他們幾個人聚集在一起,旁邊的那些閹黨大臣都恨不得自己長了千裏眼順風耳,聽一聽這些東林黨人又在謀劃什麼叛逆之事,打算隨時上報給陛下,將這些東林黨的全部人給哢嚓了。
徐光啟和孫承宗顯得有些萎靡不振,其實上一些精神之戀的事情,他們也是受到了惠世揚等人的蒙蔽,還真的以為朱由校死了,參與了扶持朱由檢上位的事情。
雖然後來他們也發現了情況不對,斷然不願意參加惠世揚等人後來的行動,但不管怎麼樣都是沒有辦法把自己從這個事件中摘出來的。
幸好,朱由校也知道他們隻是單純的蠢,也不是什麼特別的壞,所以倒是把他們給摘了出來, 還讓他們待在原來的位置上, 發光發熱倒是說不上, 就算是在閹黨的對麵立上兩個釘子震懾一下而已。
“孫閣老,你覺得陛下的做法到底是什麼個意思?陛下很久都沒有召喚過我們伴駕了。”
那邊的孫承宗顯得十分落魄,就如同沒有聽到這劉鴻訓的問話一樣,隻是隨意說道∶“這有什麼,陛下要出行,召喚我們這些大臣前來伴駕,那不也是應該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