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陛下,你這玩意兒不行啊!(2 / 2)

這佛郎機炮十分特別,因為他乃是一種後裝滑膛加農鐵炮,由炮管、炮腹和子炮三部分組成。

佛郎機人開炮時,將事先裝好火藥和彈丸裝入子炮,隨後把子炮放了炮腹。

然後佛郎機人再用炮管上的照門瞄準後,點燃子炮火門發射鐵炮彈。

明軍發現,這和特殊的佛郎機炮,具備了很多明軍火炮所沒有的優勢。

一來,佛郎機炮射速快。

因為佛郎機火采取了彈炮分離的技術,所以射速極快。

明軍後來鑄造的重型佛郎機炮,也就是“無敵大將軍炮”,一主炮配有三個子炮。

根據明軍的計算,他們普通的火炮打一炮的時候,這種重型佛朗機炮可以打三炮。

三來,佛郎機炮散熱快,因為其屬於後裝炮,打完之後隻需要將子炮拔出來,放到旁邊散熱,再換上新裝好的子炮上去就可以了。

四來,佛郎機炮安全性高,子炮的安裝的火藥是十分恒定的,所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炸膛的風險。

五來,佛郎機炮的炮管壽命更長,因為子炮承擔了一定的膛壓,所以延長了炮管的壽命。

所以明朝獲得佛郎機炮之後,開始進行仿製和改良,鑄造的總數達三萬餘門。

嘉靖末期,佛郎機炮已經成為明軍的主力裝備之一。

既然這種佛郎機炮那麼厲害,為什麼現在幾乎又不鑄造了呢?

那當然是有了更好的選擇啊!

佛郎機炮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優勢,但是不能忽略的是,他也有相對致命的缺點。

那就是佛郎機炮子炮和炮腹之間氣密性不佳,因此火藥氣體在炮腹外泄,造成火炮射程較短。

有些時候,短,就是致命的缺點。

建奴騎兵高速衝鋒時,佛郎機炮因為發射距離太短,導致不足以壓製對手。

也就是說,它的射速是快,但是距離太短。

這邊明軍還沒打幾炮,那邊建奴騎兵已經貼臉了。

後來天佑大明,東印度公司“獨角獸”號戰艦,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遭遇台風,戰艦受損沉沒。

五年後,漁民撈到了戰艦上的炮彈。

廣州府推官的鄧士亮得知消息,組織船隻,雇傭精通水性的漁民,打撈出三十六門十八磅艦炮。

鄧士亮又將其中的二十四門炮運至京城。

當時,當時荷蘭人進入大明的時候,很多士兵的服裝是紅色的,而且帽子上有一小束紅色的纓子,象一撮紅色的毛。

所以,明軍把這種新出現的火炮,又稱為“紅夷大炮”。

這種紅夷大炮與佛郎機炮最大區別在於,紅夷大炮是前裝滑膛銅炮。

另外,它打炮的距離,已是佛郎機炮的兩倍,能得到兩到三裏地之外。

同時,紅夷大炮具有威力大、炮管長、精度高、管壁厚等優點

明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六萬建奴軍,圍攻寧遠的時候,就是被這種大炮打死的。

所以明軍有了紅夷大炮這種好東西,也難怪孫元化看不上後裝炮了。

雖然做優秀的這個後裝炮,看起來跟佛郎機炮不一樣。

但是後裝炮就是後裝炮,根本不可能靠得住。

“陛下,你這玩意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