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華山一條路,奇險天下第一山。
《水經·渭水注》記載,“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華山得其名。
鍾靈毓秀之地,往往伴隨幾分仙神傳說,古書有記載此為軒轅黃帝會群仙之所,春秋時也有蕭史乘龍的故事流程至今。
直到唐朝,隨著道教興盛,道徒開始居山建觀逐漸在北坡沿溪穀而上開鑿了一條險道,形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
人向往美好,所以這些故事往往也是向往美好的人流程下來的,到底仙神的傳說幾分真幾分假,不可考究。
曆史的長河中,或許曾經有前人試圖考究,想去揭開過這層神秘的麵紗,隻是不曉得成功與否,或許已經失敗也不可知了!
在此時,在此地。
如今又有一個人,立在險峻的山巒上,比之山川雖渺小,卻如百年勁鬆。
仰視著朗朗天地,比之乾坤雖微弱,也敢發出這樣的疑問:“世間流傳的故事幾分可信,還是平凡方為真?”
一個如平常人一般,從出生到長大的人,絕不會有這樣的疑問。
而發出這樣疑問的人,一定是經曆了常人難以置信經曆的人!
山外雲卷雲舒,山巒如聚,波濤如怒。
紀雲軒本不該去發出這樣的疑問,按照他天生豁達的性子,有時間費勁思考這種煩惱事,還不如賞花踏月,去吃酒與美食相伴。
莊生曉夢迷蝴蝶,隻是這段經曆太過於神奇,不知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了莊周?
紀雲軒不清楚此生是否在夢中,隻是切身的感受,還能自然的感知到痛疼,饑餓。
隻是有時候最不可思議的事請,必定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
紀雲軒心道:“回不去了!”
回想前世,他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當然在二十一世紀,也不至於穿不暖吃不飽。
父母二人的關係,因為那個年代的原因,二人並沒有經過自由戀愛,由雙方家裏長輩的安排,才結婚搭夥過日子。
後來若不是有了紀雲軒和妹妹二人,父母二人早就離婚斷絕往來了。
雖才幾口之家,整個家裏的關係卻比較緊張,逢年過節,本是難得聚在一塊團圓,伴隨的總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和隨之而來的爭吵。
有家想回又不想回的苦楚,也養成了紀雲軒獨立的性子來,他也喜歡交朋友,因為身邊的朋友多了,一個人在外地或多或少使他感受到一些溫暖。
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他,因為紀雲軒和朋友相交懂得珍惜二字。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許也正是因為家裏的並不富裕所致。
親戚舅舅們也會時常在紀雲軒耳邊念叨,父母二人持家的不容易。
也正是因為獨立,紀雲軒比同齡人要早熟,對人生有自己的主見和思考。
讀書生涯中,他不分早晚,不分四季,比大多數人起的早,睡得晚,成績隻在中上。
開始時紀雲軒是不認輸的,時間久了他明白,世上總是不缺乏天才的。
天才往往隻需要稍微用功,就能收獲平常人兩倍甚至幾倍努力才能得到的成功。
天才的世界是順風的,紀雲軒一直在逆風而行!
“我隻是中人之資”
這是紀雲軒在無數個日夜裏,最後他對自己做出了最中肯的評價!
現實是殘酷的,尤其在看清現實與認清自己的時候。
紀雲軒或許不是天才,他看見了平凡,卻不甘願平凡!
即使是在最現實最殘酷的時候,紀雲軒也從未低過頭,認過輸!他比大多數人要來的堅韌和吃苦。
天生我材必有用,紀雲軒覺得這就是他最天才的地方!
人一生中有無數次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平凡,還是趁年輕時候勇敢拚一拚。
或許許多人會麵臨選擇,因為選擇是一件讓人難受甚至會失眠的事情。
還好,紀雲軒是個很會讓自己快樂的人,所以他不用選擇。
正好當時畢業有個很好的機會,紀雲軒決定留在大城市和幾個朋友一起打拚,這樣也能解決家裏因為不富裕造成的矛盾
隻是父母二人死活不同意,用一句我們為了你好為由。
一句話,六個字,一字一千斤!
紀雲軒多次耐心溝通,進行勸說。最後在父母二人以斷絕關係的說法下,溝通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