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騰飛與永遠的領袖(2 / 3)

事情不總是那麼盡如人意。

在萬眾期待之中,紮克伯格得到的第一條回應是,“把這垃圾關掉!”

這條訊息在通過大屏幕放大之後呈現在屏幕上是那麼的刺眼,每一個拿著香檳的人在這一刻神情頓時都凝固住了,他們拿著廉價香檳的瓶子,目不轉睛的瞪著屏幕,然而很快……他們看見來自各處的抱怨在瞬間傾斜而至,一瞬間淹沒了紮克伯格。

夏如軒看見在人群中原本還一臉歡笑的紮克伯格在這一刻有些失魂落魄的放下科貝爾香檳的瓶子,沉默地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裏。在這一刻沒有人開口說話,每一個人都沉默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知道要為此做一些什麼。而在辦公室裏的紮克伯格把頭埋進自己的胳膊裏,就這樣始終沒有一點反應的僵持在那裏。

夏如軒明白,是應該給他時間靜一靜,誰也沒有辦法能夠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連續接受兩次這樣巨大的打擊,這兩個都是由紮克伯格主持的項目,似乎在這個寒冷的夜晚敗得一塌糊塗。再無回天之力。

夏如軒再一次見到紮克伯格實在翌日的中午,他仍舊低落的坐在電腦麵前,桌幾瓶空蕩的啤酒瓶。夏如軒仍然記得,這是在幾年前,自己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遞給自己的那個牌子,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始終被紮克伯格所堅持。

“夏,也許……我們從一開始就是錯的。”紮克伯格有些茫然的開口道,他的語氣特別的淩亂,近乎有些顯得語無倫次,“也許Friend波ok終究隻能受到學生們的喜愛,成年人根本不需要這種服務,是嗎?”紮克伯格的語言裏充滿了失望和迷惘,“我想我們可能會就此止步了,也許我們應該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或者……把這個公司賣了。”紮克伯格的言語裏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悲憤。

“休息一段時間吧,我會來解決這個問題。”

夏如軒不知道怎麼去安慰這個此時顯得極其頹廢的年輕人,隻是堅定的開口道。

誰也沒有料到,動態新聞功能的上線卻成為網站創立以來所麵臨的最嚴重的危機,所有關於動態新聞的消息中隻有百分之一是正麵的評價。

在伊利諾伊州的西北大學,一個名叫本帕爾的大三學生在這一天起床後登錄Friend波ok,對他所看到的首頁感到很不爽,隨即創急了一個反動態新聞的小組,叫“學生反對Friend波ok動態新聞”。他寫著,“這次你走得太遠了,幾乎沒有人想讓所有人都自動收到我們的更新……這個功能讓人毛骨悚然,太有偷窺的味道在裏麵,一定要把它關掉。”

建立三小時內,小組成員增加到了兩萬人,建立時之後,人數達到了十萬。而在建立三時的時候,有二十八萬用戶加入。其他還有無數個抗議小組出現在Friend波ok的網絡裏,至少有一百萬的用戶在積極的抗議這次改版。

一件更麻煩的事是各家電視台的工作人員開始聚集在Friend波ok的總部門前,公司不得不雇傭保安來護送員工進出辦公室。來自幾所大學的學生們正在外麵進行著大規模的當麵抗議,員工們開始感到恐慌。他們開始瘋狂的討論是否應該關掉這個功能。

麵對著Friend波ok這樣的狀況,《紐約客》再一次刊文,這一次作者引用了一位社會學家的話,其推測Friend波ok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偷窺癖,而現在眾人開始抱怨是因為網站揭穿了他們。麵對這樣近乎有些惡毒的評論,這個年輕的公司隻能保持緘默。

所有的一切都在走向一個無法控製的方向。夏如軒在這件事情裏察覺到一種莫大的諷刺,並不是動態新聞沒有作用,因為那些抗議小組的迅速膨脹的規模其本身就證明了動態新聞功能的有效性,人們之所以會紛紛加入各個小組抗議,是因為他們從動態新聞中得知了這些小組的存在,就像是紮克伯格最初所設計的意義所符合。而數據也表明更多,在動態新聞上線後的幾天裏,流量比之前都高了百分之七十之多,如果是第一天還無法說明什麼,但是連續三天都是這樣,真的不能說明什麼嗎?

在經過了幾天的觀察和思考,夏如軒也終於在人們瘋狂的討論中發現了早在當初紮克伯格設計之初他就已經感覺到的不對勁的地方……那就是西方人最重視的**。

動態新聞之所以會招致像偷窺騷擾的負麵評價,是因為所有人的個人行為現在被跟多地暴露在陽光之下了,當然這也顛覆了正常的交流方式,在此之前用戶希望把信息傳達給某人需要主動啟動一個溝通進程,把內容“發送”過去,而現在動態新聞倒轉了信息傳遞的過程,這種自動溝通的新形勢使得付出最小的努力與最多的夥伴同時保持聯係成為可能,它讓世界變小了,這毫無疑問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