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卷一:楔子(1 / 3)

第一卷:忍把千金酬一笑

判詞:

“十二樓前生碧草。

“珠箔當門,團扇迎風小。

“趙瑟秦箏彈未了,洞房一夜烏啼曉。

“忍把千金酬一笑?

“畢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錦字無憑南雁杳,美人家在長幹道。”

——邵瑞彭《蝶戀花·十二樓前生碧草》

楔子

判詞:“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上一回說到:‘皇帝罹病久不愈,謝侯溘逝雍熙塔,鴻雁兵符歸太子。嚴氏私造火器慘敗露,百年家族猶累卵’,這回我們接著說‘太子意欲除穆王,恰逢荊江大水淹三城’之後接踵而來的事。”

年輕的說書人在台上娓娓道來:“話說那荊江大壩重建不過六載便再度決堤,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有一草夫當即揭竿而起,要做那陳勝吳廣之輩。當時是也,朝堂不穩、民生疾苦,太子一瞧:處理嚴氏一族之事得滯後才好。沒成想不多時,穆王前來求見太子,諸位,您猜怎麼著?”

茶樓裏嗑瓜子喝茶之聲本來簌簌,聞言,不論男女老少都停了下來,也不用蒲扇去溽暑了,全凝神靜氣地盯著那說書人,等著後話。

“那穆王自請為母族將功贖罪,帶兵前往荊州城鎮壓起義!”

“這太子能同意嗎?諸位?”說書人麵色也跟著凝重起來,一雙眼圓睜,對著旁邊翻花繩的小孩問道:“要是你,你敢不敢讓穆王去?”

小孩唇角抿緊,往母親身後躲了躲。婦女見狀,護著孩子嗔怪道:“都是已定論的事兒,你問這有什麼意思呢!大家來這兒又不是聽你講史書的,你打算何時講那‘美人斷腸’?”

滿堂哄笑。那說書人摸摸鼻子,繼續說道:“誰知曉,穆王隻是假意離京,他早就和其支持者與嚴氏串通,在宮中埋伏了私兵。趁著夜色,圍極宸殿與棲鳳殿,甚至將皇後和當時侍奉在側的太子側妃謝氏一同挾持,來逼迫太子退位讓賢,讓皇帝立他為儲君。”

“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說書人在肚子裏刪繁就簡,說得飛快:“齊皇後當真不愧出身齊家大族,受挾持而大義凜然,撞劍而亡。穆王大驚,又連忙扼住側妃謝氏,沒成想,謝氏也忽然一口烏血吐了出來,跪倒在地,一副瀕死之態。”

茶館裏靜得連倒水聲都沒有了。

“穆王駭然不知所措,太子亦驚詫不已,此時,那皇後身邊的長禦才喊道:‘側妃娘娘早已服毒,必死無疑!還請太子殿下快誅殺穆王!’”說書人聲情並茂:“原來側妃與太子情深意篤,謝氏寧死不願令太子為難,在得知穆王闖宮之後就吞下斷腸草,意欲自盡,直到此時才徹底毒發——這就是‘美人斷腸’。”

“與此同時,羽翎軍已平定叛亂,趕來救駕。短短幾瞬,穆王大勢已去,其走投無路,隻能引頸受戮。而太子衝上前去將側妃攬入懷中,高呼禦醫,放言曰:救不活謝氏,要禦藥房陪葬!”說書人“啪”地合上扇子,說道:“有福之人上天庇佑,謝氏大難不死。其後不久,景元帝病逝,太子登基,封其為貴妃,寵冠六宮。終了!”

“這就沒了?”

“這講的太差了吧?”

“就是就是!我還是去聽戲吧!”

茶客們覺得故事毫無新意,大失所望,紛紛叫嚷。那說書人尷尬地抬起帕子擦擦汗,心虛地看了一眼掌櫃,腹誹:這破事兒都講兩年了能不膩嗎?宮裏要是再不出點新故事,過了秋,他恐怕就要滾蛋了啊——

銀杏葉打著旋兒墜落,恍若金鈿出匣,撒了一地。

步輦落在了如意殿外,神龍衛利落地屈膝行禮。楊海貓著腰,跟隨年輕的皇帝邁入院中,他抬眼給守在寢殿外的宮娥們打了個手勢,她們便紛紛無聲行禮、退避而去。

玉珠走盤之聲隔窗細碎地漏出,襯得室外一派靜謐。皇帝佇在門口側耳,直待琵琶聲停歇了,楊海才為皇帝將門推開。

外頭那些搭戲台子說書的隻會吹捧,好像皇帝和貴妃真是什麼神仙眷侶似的,卻壓根兒不知道——他們的關係已經到了前者想聽個曲兒都得悄沒聲站在外頭聽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