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

許三觀賣血記

各版本前自序

一、中文版自序

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長度的迷戀,一條道路、一條河流、一條雨後的彩虹、一個綿

延不絕的回憶、一首有始無終的民歌、一個人的一生。這一切尤如盤起來的一捆繩子,

被敘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盡頭。

在這裏,作者有時候會無所事事。因為他從一開始就發現虛構的人物同樣有自己的

聲音,他認為應該尊重這些聲音,讓它們自己去風中尋找答案。於是,作者不再是一位

敘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聽者,一位耐心、仔細、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聽者。

他努力這樣去做,在敘述的時候,他試圖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覺得自己應該是一位

讀者。事實也是如此,當這本書完成之後,他發現自己知道的並不比別人多。

書中的人物經常自己開口說話,有時候會讓作者嚇一跳,當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

妙的話在虛構的嘴裏脫口而出時,作者會突然自卑起來,心裏暗想:“我可說不出這樣

的話。”然而,當他成為一位真正的讀者,當他閱讀別人的作品時,他又時常暗自得意:

“我也說過這樣的話。”

這似乎就是文學的樂趣,我們需要它的影響,來糾正我們的思想和態度。有趣的是,

當眾多偉大的作品影響著一位作者時,他會發現自己虛構的人物也正以同樣的方式影響

著他。

這本書其實是一首很長的民歌,它的節奏是回憶的速度,旋律溫和地跳躍著,休止

符被韻腳隱藏了起來。作者在這裏虛構的隻有兩個人的曆史,而試圖喚起更多人的記憶。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

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次。

餘華

一九九八年七月十日

二、韓文版自序

這是一本關於平等的書,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而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我知道這

本書裏寫到了很多現實,“現實”這個詞讓我感到自己有些狂妄,所以我覺得還是退而

求其次,聲稱這裏麵寫到了平等。在一首來自十二世紀的非洲北部的詩裏麵這樣寫道:

可能嗎,我,雅可布——阿爾曼蘇爾的

一個臣民

會象玫瑰和亞裏士多德一樣死去?

我認為,這也是一首關於平等的詩。一個普通的臣民,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是一個規

矩的人,一個羨慕玫瑰的美麗和亞裏士多德的博學品質的規矩人,他期望著玫瑰和亞裏

士多德曾經和他的此刻一模一樣。海涅說:“死亡是涼爽的夜晚”。海涅也讚美了死亡,

因為“生活是痛苦的白天”,除此之外,海涅也知道死亡是唯一的平等。

還有另外一種對平等的追求。有這樣一個人,他不知道有個外國人叫亞裏士多德,

也不認識玫瑰(他隻知道那是花),他知道的事情很少,認識的人也不多,他隻有在自

己生活的小城裏行走才不會迷路。當然,和其他人一樣,他也有一個家庭,有妻子和兒

子;也和其他人一樣,在別人麵前顯得有些自卑,而在自己的妻兒麵前則是信心十足,

所以他也就經常在家裏罵罵咧咧。這個人頭腦簡單,雖然他睡著的時候也會做夢,但是

他沒有夢想。當他醒著的時候,他也會追求平等,不過和那個雅可布——阿爾曼蘇爾的

臣民不一樣,他才不會通過死亡去追求平等,他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他是一個

像生活那樣實實在在的人,所以他追求的平等就是和他的鄰居一樣,和他所認識的那些

人一樣。當他生活極其槽糕時,因為別人的生活同樣槽糕,他也會心滿意足。他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