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55年12月13日,農曆十月十九,周二。位於真霧廟與三黎河之間一個大院,紅磚黑瓦,窗口大門口都刷了白色的石灰,這是今年才蓋成的二型住宅,有三棟樓圍成凹型。

這三棟樓每棟都是4層3單元,中間的一棟是二型Ⅰ,一梯兩戶,3.2米的開間,6米的進深,3.3米的層高,蘇式密排屋架坡頂,進入單元右側是是四室一廚一衛,左側是三室一廚一衛,樓層麵積200出頭,兩側的是二型Ⅱ住宅,整體結構與Ⅰ住宅類似,不過是一梯三戶,樓層麵積190平方米。

這是京都鐵路局建造的宿舍,分配到這個大院的都是局裏的幹部,附近還有京局建的其他大院,居住人員都是專業技術幹部還有高級技術職務人員。旁邊還有幾十棟獨棟別墅,主要提供給支援來的技術專家。

“天明,放學回來這麼晚,又出去淘東西去了?今晚還得挨揍!“一位穿著米黃色軍裝30來歲的男人揶揄道。

”楊叔,你再吸煙看嬸兒今晚讓不讓你上床“

”滾,你小子懂個屁!“

”惱羞成怒了吧,拜拜了您嘞。“說著就往家裏跑去,王叔小心的把沒吸完的煙掐滅,重新收了起來,全程隻用一隻手。

衛天明,今年11歲,發育的不錯,已經快1米5了,來到這個世界也6年了,來到這裏的那天正好是華國的成立日子,因為平時表現成熟,再加上建國初始大人都比較忙,沒空問他,所以50年就在國立京都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上了一年級。

”砰砰砰,嬸兒!我回來了!“

沒一會一個穿著花襖的小丫頭把門打開,看見衛天明手裏隻提了個軲轆,又突突突的往廚房跑去。

”嘿!這臭丫頭。“衛天明嘟囔著也走向廚房”嬸兒,今晚吃啥呢?“

”喲,我們家小少爺又從哪淘寶貝回來了?“一位留著劉湖蘭頭,穿著黑色毛衣深灰色褲子戴著圍裙正在切白菜的的中年婦女看見他提了個軲轆沒好氣說著。

”嘿嘿“他摸了摸腦袋沒敢說啥,反正說啥都是錯。

”笑個屁,桌上有糧本,去買10斤掛麵去。“

”得嘞,這就去。“去屋裏拿了麵袋糧本和錢出了門。

”這時候的京都真JJ冷“出了門一股寒氣撲麵而來,家裏其實挺暖和的,這是新蓋的樓房,不像老舊的四合院那樣密封不嚴四處漏風。再說屋裏還有個小衛收來的壁爐,不知道是哪個資本家裏流出來的,把空氣燒的暖烘烘的。

出了大院往複興門外大街走去,這兩年這一地區陸續建設許多住宅樓房,形成真霧廟住宅區,包括全國總工會宿舍區、新302和老302宿舍、鐵一區鐵四區宿舍。路上的人稀稀拉拉,一眼望去就1輛美式吉普,2輛公交車。路旁堆放著建築材料,有的房子的腳手架還沒有拆,還看見了一座塔吊。

到了糧店門口,前麵排著30來個人,糧食按票按證供應其實還沒實行多久,從9月份才正式實行,之前還是有私人糧店的。

前兩年《京都日報》報道了一係列的私營糧店坑害廣大市民的案列,比如《新豐糧店非法經營被處罰款》,說的是竟以東三省玉米麵冒充伏地玉米麵被罰300萬元,額,那時的錢不值錢,合現在的300塊。還有就是《糧商魏向財唯利是圖,曾大量倒賣麵粉擾亂市場》《部分私營糧店代銷國家糧食從中搗鬼,影響糧食供應引起廣大市民不滿》等等,還有大稱入小秤出,為了緩解供需矛盾,以為數不多的糧食養活全華國的老百姓,不得不采取憑票限量供應的辦法。

從今年8月對市鎮人口實行定量、憑票供應糧食。因為才實行幾個月,糧店的員工業務不熟悉,不會算賬的、不會稱糧的都不稀奇,每個糧點門口都排著一字長蛇陣。

糧本是黃色的牛皮紙表皮,上麵印著京都市居民糧油供應證,還蓋了個紅色的圓章《京都市糧食局》,裏麵每一頁都8列,主要是姓名,年齡出生年月日,性別,工種,糧食定量標準(斤),糧油定量標準(兩),增減,備注。

家裏有幾口人就填幾行,衛天明姐弟4個,大姐周雲15歲,才上高中,每月21斤。二哥周衛東13歲比小衛入學還晚一年,15斤定量。衛天明自己12斤,臭丫頭叫周淑蘭,隻有8斤。叔叫周國,40斤,嬸兒叫李穎,28斤,細糧隻占30%,油基本上是10斤糧食一兩油,糖票、點心票、布票、肉票這些看單位效益,有的現在還沒開始計劃供應,不過老周家基本還夠用,這幾年社會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小衛是周家收養的孩子,周國和衛父做了十來年的戰友,小衛的母親打老蔣時就犧牲了,所以他從小就是李姨看著長大的。後來衛父去了半島,也沒回沒來,就這樣,老周家收養了小衛。

過了半個小時終於排進了糧店裏麵,三間房,中間一間是售糧處,兩側都是庫房,還有一個窗口發票證,窗口旁邊有個小黑板,上麵寫著這個月的供應的品種、數量、價格。就像這個月,大米0.16一斤,富強粉0.174,花生油0.59,香油0.68,白糖0.835,玉米麵0.086,紅麵0.082,生麵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