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故人來(1 / 2)

一向窮開心的王小芸最近有了點兒小煩惱。

大弟今年虛歲已經十二歲了,馬上就要到了娶親的年齡,可家裏能拿出的彩禮似乎不太富餘。

頭幾天無意中聽到爺娘商量著要把她送到鎮上的劉家做丫鬟,好換幾個銀子給弟弟娶婆娘,

這讓她心中頗有點小鬧騰。

雖然早就受夠了家裏難得吃上一回肉,每天都有無窮無盡的農活要幹的日子,但就這麼被送出去前程皆定,吧嗒吧嗒嘴總不是那麼對滋味。

倒不是爺娘對她不好,可鄉下村裏的風氣就是這樣,女兒總是要為兒子鋪路的,周圍的小姐妹們都是這麼過來的。

前年,三叔家的春花為了給哥哥娶媳婦,被換親給隔壁村的瘸子。對比起來,她寧可被賣出去做丫鬟,好歹還有個折騰的餘地。

所以,她不怨,僅僅是感到些許困擾而已。

她天生是個憊懶的人,雖說受製於環境一直很克製,但總難免在些大事小情上顯露出來。

在家爺娘能容你,到了劉家院裏那不是任由磋磨,動輒得咎嘛!

幹得不好不知哪天被打死,幹得好了將來也不過是配個小子一輩子勞碌命,總不能去爬主人的床吧,這冷不丁降低要求有點兒下不了手啊。

哎呀呀,隻願這日日的鮮花野果供奉,家裏那位小祖宗莫要貪玩,總要把正事做了方可圖長久呀。

……

話說離小芸生活的這個村子不遠,就有一個頗有規模的莊子。

聽說莊子的主人是京裏的貴人,家大業大的,故此莊子常年空著,隻有幾個管家仆婦打理,等待著主人心血來潮的或春遊或秋獵。

莊子裏的人一直都很低調,村兒裏的村民就更是本分,所以雖然離得近,兩方卻一直相安無事,沒有什麼交集。

但這裏卻並不包括王小芸。

事實上,王小芸五歲的時候就跟貴人家的三少爺,當時年方十一的李羽之見過一麵。

之後更是她給他送過瓜,他給她掏過雀(qiǎo)兒,她給他采過花,他給她打過棗兒……

總之在小豆丁的有心討好,以及男孩子對鄉村野趣也頗感興味的情況下,每回李三少來到這鄉下地方,都要陪王家小丫頭耍幾天,一直到李羽之十九歲的時候中了舉人,需用功讀書以備大考後方再沒來此!

會出現這種情況,這都得益於王小芸家的地就在進入李家莊子必經的大路旁。

當年的李三少爺還童心未泯,為了更好的欣賞鄉村景色,棄了名駒不用,溜溜達達的牽著馬走向莊子,一路過王小芸家的地,撲哧一聲就樂了。

隻見地頭裏搭著一張草棚,棚裏坐著一大一小。

大的那個腿裏盤著半個寒瓜,手裏拿著一個木勺,狠狠的挖了一塊塞進嘴裏,撐得嘴角兩邊鼓了包,滿足的眯了眯眼。

粉紅色的寒瓜汁順著嘴角流下來,她隨手從旁邊擼了片草葉子擦了一下,又重新挖了一塊小小的,送到對麵的孩子嘴裏。

這李三少打小長這麼大,還真沒見過誰這麼吃東西呢!立即跑到倆孩子麵前,也不說話,就瞅著他們倆樂。

小的那個理也沒理,繼續抻個脖子,張著嘴,像個家雀兒一樣等著姐姐喂。

大的那個抬頭看了他一眼,小小年紀卻小大人兒一樣頗為淡定,往旁邊主動讓了讓,又從左腿邊搬出另半拉寒瓜,放在了他麵前。

所以當天晌午,李三少就美滋滋的帶著胸前點點寒瓜汁回去了。

二人從此便結下了那些許的緣分,雖然微薄,但對於小芸來說也夠用了。

她一向是知道如何結善緣,得善果的人。

……

看著鏡子裏朦朧的麵容,王小芸不由得感歎,就衝那尖尖的惹人憐的小下巴,就知道自己這一輩子是個什麼光景了。

沒什麼好猶豫的,選擇雖然有很多,但就屬這一次最好,幹了!

小祖宗的花果都已放好,豬也喂完了,午飯已經做好留在鍋裏,準備的小菜也已經放到了食盒中,就差麵前這一碗藥。

它已經晾了有一會,溫度是正正好……

微微合了一下眼睛,王小芸一口把藥悶了,拎起食盒,走出了家門。

進入莊子比想象中容易的多,多虧了李三少的身邊人還記得自家少爺曾經有這麼一個小玩伴兒。隻是見她描眉畫眼兒收拾的這一出,那眼中的玩味不免深長起來。

經過下人通傳,小芸終於見到了已有三年未見的李羽之。雖然先前多有思量,但猛一見到,小芸腦中不免還是有一瞬間的空白。

他變了,變得她都要認不出了。

個子早已長成,高大健碩,比一般的讀書人要壯實得多,現在的她不過剛到他的心口。原來還有點青澀柔軟的臉龐也變得剛毅棱角分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