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10章 第十章隱患(1 / 2)

翌日,清晨。

太和殿內眾大臣已經來齊,文武涇渭,分立大殿兩邊。傅瑧穿著整齊的皇帝袍服自殿後走來,坐於龍椅之上,隨行的總管承公公立於一側站定,一甩拂塵,揚聲道:“上朝——”

眾大臣隨聲跪拜,跪拜禮畢。

承公公再站出來,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左相鄧哲謙出列道:“啟稟陛下,臣有本奏。”

傅瑧:“準奏。”

左相鄧哲謙道:“此前大蠻國攻打我國,占領以西之地,殺害朝廷官員,導致西地城池民眾傷亡慘重,民不聊生。如今大蠻國被我國的將士驅逐出去,留下的攤子卻無人收拾,臣懇請陛下派遣人員前去穩定局勢,安撫民心,以防止發生□□。”

傅瑧手指在龍椅扶手上輕輕敲打了幾下,沉言片刻,道:“左相所言甚是,如今孤坐於宮中,無手眼通天之能,諸位卿家,有哪位可以給孤說說以西之地,城池受戰爭波及如何?百姓是否流離失所?又當如何安置?”

護國公湯炤輝出列道:“啟稟陛下,以西之地大多收歸,百姓得以安撫,並未動亂,戰爭之時湧向別城的百姓業已回到自己的家鄉,隻要另派官員前往坐守和治理,穩定局勢,安撫民心即可。”

“而西南之地,昔與屯城相鄰,此兩城尚在敵方手中,裏麵的百姓生死如何卻是無人所知,舉探子來報,敵軍駐守在那裏,每日嚴謹防守,若看到有百姓私自逃出城,就會給予格殺。”

“是以臣建議,安撫百姓的前提下,還是先以退敵為主要。唯有將敵人趕出自己的家門,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寧,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左相立刻道:“國公爺此言差矣,攘外必先安內,人不寧,何以寧國?”

護國公又道:“陛下,老臣並非反對派官員到各城去補缺,隻是建議陛下多派些人手前去相助晉王,好趁早將敵軍趕出我國的國土。且長時間戰爭對我國很不利,不僅會導致兵力的消耗,百姓死亡眾多,人口銳減,社會動蕩不安,使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長時間戰爭還會還會消耗我國的國力,導致國庫空虛,戰爭波及的災害亦會使人口流動頻繁,不力國家的穩定。”

“更重要的是,我國無論是國力,人口,財物都經不起長久戰爭。”

“且不論國力,人口,光是財物一項,從眾將士糧食,衣物,兵器,甚至死亡的撫恤金,後勤物資保障的各種費用等等,都是一筆巨大的消耗。將士所需不論,就運輸問題一途,成本均是十倍百倍的往上。是以,老臣以為先以除敵為重。”

傅瑧聽了護國公的進言,眉頭不由深深皺起,詢問了司徒有關財政方麵的問題。

司徒道:“啟稟陛下,確實如國公所言,朝廷的國庫已然空置,無法再支持戰爭繼續下去。”

傅瑧歎息一聲,沒想到孤的國家如此之窮!

傅瑧道:“孤認為兩位卿家的進言都可,那就按照兩位卿家的提議安排。”

左相和護國公並肩行禮道:“臣等遵旨。”

傅瑧略微思索,詢問道:“國公和左相認為,派何人前去職位空缺之地為好?又要派遣前往支援晉王?”

左相陳述了係列事實後舉賢不避親,推薦了自己子孫和幾個有才之士,護國公亦不逞多讓,也舉薦了自己剛入朝不久的幾個子孫門人。

其餘人見狀,紛紛跳出來舉薦自己的親屬和門人,眾大臣爭的麵紅耳赤,不可開交,大殿內被吵的一片亂哄哄,傅瑧被吵的頭昏腦漲。

揉了揉眉心,傅瑧直接放空頭腦,等大家吵個夠再議。

現如今的蒼曜國朝廷並沒有科舉一說,平民很難為官,官員要麼才華出眾,在各個宴會上大放異彩,被一些大臣看中或被皇帝看中,就會有出頭之日;要麼靠朝廷的大臣舉薦,方能一展抱負,是以,如今朝堂的官員大都沾親帶故。

不是世家子弟,就是官家子弟。

眾大臣吵了半天,此時方察覺皇帝一個字不發,才漸漸安靜下來,求傅瑧做定奪。

傅瑧不耐煩道:“行了,下朝後把各位推薦的人選的名單以及個人相關事宜交於孤,然後再明日早朝後將他們都叫進宮中給孤看看才能如何,都有些什麼實際功績,若有適合的人選,孤自會定奪。”

傅瑧既然如此說了,大臣們也不敢再多話,紛紛遵旨。

傅瑧下朝後,想到前堂的遇到的各個問題頭疼不已,並叫人將席淵喚來。

畢竟她長於深宮,對於外麵的大多數情況不甚了解,席淵雖入了宮,卻是長於外麵,對京中各個人員關係和世家或官家子弟的為人處事總是比她了解得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