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有客來訪(1 / 2)

神州雲起符剔山。確切地說,應當是出自江疑的袖中。

幼時,九荇總是臥於山岩上,靜觀雲卷雲舒,日複一日,煞是有趣。

有一回,連著許多日都少有雲霧,九荇親手種下的蓮荷才冒出點新芽,便幾乎要被曬幹了。九荇尋思大抵是專司布雲的仙人偷懶,便循雲海而去,想央這位仙人多布些雲霧,好讓蓮荷穩穩長成。

雲海的盡頭,是符剔山。

九荇才登至半山腰,便被守山的異獸圍困,幸得一隻獨腳鳥兒前來解圍。後來才知曉,這獨腳鳥兒名喚畢方。

跟隨畢方繞過幾彎,九荇就遠遠瞧見,那位專司布雲的仙人站在符剔山山頂最高的楠木枝頭。他挽一輪袖花,便有一朵雲從他袖中飛出。挽的袖花華麗而大氣,雲就飛得高且遠。挽的袖花素雅且小巧,雲便隻低低飛著。

那仙人從最高的樹冠踱至最細的樹梢,又從最粗的枝幹縱上最細的枝頭。他肆意來回,雲朵便肆意飛向四方,籠罩在北冥大澤的上空,擋下熾烈的日光。

布雲的仙人,名喚江疑。看江疑布雲,比看雲卷雲舒有趣許多——九荇愛看,也常看。

堪堪算來,已是五百年前的事了。

自那日之後,九荇就在符剔山住下。北冥大澤的仙妖人怪鮮少聚居,千百年的日夜一成不變,有個常能說話的伴兒,終於不覺清冷寂寞。

符剔山終年煙霧繚繞,,雖有趣,卻也常平添煩憂。

譬如今日,是九荇的五百歲誕辰,好不容易將後山親手埋下的醉仙釀挖出,回過神來才發現被困在如沸水升騰般的雲霧之中,連十步開外的情景都看不真切,更不敢妄論方向。已在山上生活了許多年,九荇倒也安心,索性席地而坐,取出隨身帶的匕首,將醉仙釀的酒封劃開。

醉仙釀以春日初雪融水與盛夏新鮮蓮子為引,用來自東蓬萊島的仙稻覆底,再添諸味藥草、香料,封壇後埋於山水交界處,三年生酒香,又三年甘甜,再三年醇厚。飲後,強身健體,安神靜心。

這一壇足足藏了十年,酒封一開,酒香自來。入口甘甜清冽,輕合雙唇,就有醇厚的酒香徘徊於唇舌,一呼一吸皆是蓮子的清香。片刻,一股暖意綻於五髒六腑,傳至四肢,困意襲來。九荇雙眼微眯,隻覺漫天的雲霧離自己越來越遠。

是夢。

夢裏,九荇還是一株剛冒出小芽的新荷,靈識尚未覺醒。

混沌之中,隻覺有一人每日以無根水喂養自己。興許因那風雨無阻的每日一抔無根水,九荇才會未修人形,先修靈感。

那人有時來去匆匆,有時會坐下同九荇說起趣事——東邊多了一塊天上墜下的青石,西邊的荷塘又長出一季的新藕。北冥大澤的風土人情借溫軟平和的聲音緩緩展開,九荇雖還未親眼見到,卻仿佛已經走遍、看遍。

四時氣候各不同。日頭正烈時,那人便以長袍為九荇遮陽,還取了荷葉扇風送涼,待雲掩住日頭方停下。暴風驟雨時,那人便取來芭蕉葉作傘,縱使衣襟被打濕大半,也待風停雨歇才舉步離去。

直到一千年前,那人在此靜坐三天三夜,日光亮了又暗,暗了又亮。最後,一聲歎息自他口中漫出,漫進漫天的雲霧,漫進五百年的悠長歲月,漫進九荇的心口。

隔日,九荇化形。自此,無人來認領這五百年的恩情。

但幼時的感懷,依然時時入夢來。

九荇拚命想看清那人的模樣,臉上也由喜轉急,彈指間便蹙眉醒來,隻見江疑立在她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