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護國大將軍秦風謀反,已然伏誅,吾等奉旨拿下一幹人等,就地正法!”
是夜,禁衛軍圍困將軍府,火光四起,府中兩百三十餘口被滿門抄斬。
端的是血流成河,老幼婦孺,皆成禁衛軍刀下亡魂。
天公泣雨,洗不盡滿門冤屈、悲歌烈節,訴不盡刀劍無情、皇家冷血。
翌日,北恒王朝,朝野震動。
但有諫言者,俱以同黨論,罪同等,誅連甚廣。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一時間,坊間多有傳聞,舊帝新崩,而秦風功高蓋主,令新帝蕭禛忌憚,故除之。
百姓不知朝堂之權弄,悲憤於北境軍之殤:朝廷邊境不寧,若無北境軍阻敵於外,何來境內、京中歌舞升平。
新帝下旨,亂嚼舌根者,處以造言之刑。
不出數日,市井言論偃息,不複有議論者。
北境軍統帥秦風既亡,軍中易帥,由新帝心腹蕭齊連夜奉旨掛印。
昔日北境軍五神將有秦論、章漢、孫超、蒙瑱、薑空者,各自倉惶率部含冤出走,各奔西東,不知其所歸隱。
因新帝年號永泰,故史載此為‘永泰之變’或‘永泰元年之變’。
邊境本無寧日,永泰帝自毀長城之做法,令周邊敵對者無不拍手稱快,正是厲兵秣馬,意欲徐徐圖犯。
秦風有三子,但提及於京中盛名者,唯長與幼。
幼者弱冠之齡,長者而立之年,既為將門之後,俱有乃父之風。
‘永泰之變’前夕,北境軍幕僚,秦風軍中軍師張曦之正巧造訪。
秦牧者,秦風次子,年方二十有二,因有玄根,天賦異稟,自幼拜於玄門天刑宗門下,幾無回家省親,故京中鮮少知其者。
此次回京,是為其母蕭氏生辰,因其母掛念,故召其回家一解思念、一聚天倫。
而秦風夫人蕭婉,在禁衛軍圍府之始,知新帝獠牙畢露,秦家斷無生機。
秦家人烈節如歌,蕭婉當機立斷,知張曦之素來多謀,托其務必存續秦風香火,帶次子秦牧走密道突圍。
再者,蕭婉命體型與秦牧相近之死士,著秦牧錦衣,戴秦牧配飾銘牌,毀其麵容,焚於烈火當中,以為替死,製造死於亂軍之假象。
因禁衛軍在府外布下鎖靈陣法,府中修者空有修為,無法調動玄氣。
修者,萬中出一,體內有玄氣,可修行,故又被世人禮稱為玄士。
蕭婉與府中之人拚死掩護,從密道口以蠻力打開一缺。
既出府中,秦牧被禁衛軍重創瀕死,幸有張曦之出了鎖靈陣法之外,玄氣得以伸展,遠遁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