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劉伯溫收到了王上的來信,便邀請文、武大臣,上麒麟殿議政。
不到半個時辰左右,百官齊聚。
文臣這邊有劉伯溫、蒙毅、王綰、隗狀、李斯、馮去疾、茅焦、昌文君、昌平君熊啟等人。
至於茅焦,便是曆史上有名的亢直之士、敢諫之臣,嫪毐之亂平定後,秦始皇車裂嫪毐,撲殺兩弟,並把母親趙姬遷出鹹陽,囚禁在雍棫陽宮。
許多大臣認為這種處理方式既有悖孝道,又有損秦國形象,先後進諫,秦始皇大怒。
他下令說:“敢以太後事諫者,戮而殺之。”諫臣前仆後繼,被處死者達二十七人之多。
茅焦不顧生死,執意進諫。直至秦始皇幡然醒悟糾正錯誤。這則記於《說苑——正諫》的君臣之間納諫、進諫的政治佳話使得茅焦名留千古。
但是在這個世界,他顯示沒有這個機會了。
武將這邊有王翦、王賁、蒙武、馮劫,李信、任囂、屠睢、楊瑞和、辛勝等人。
至於吳素,則是站在武將這邊的,她依舊是身著一襲白衣。
見百官已到,劉伯溫宣布了一下王上的旨意。
“我王有意讓蒙武將軍領二十萬秦軍北上,於大漠上建立龍淵城,以此管轄北方草原,同時提到了明年春,向西進發的旨意。
本相不知諸位有何看法?”
說完,劉伯溫看了看百官,詢問他們對於此事的意見。
對於劉伯溫的話,百官麵麵相覷,自王上走後,眾人便見識到這個新丞相的厲害之處,對於國家治理,比之於文信侯更勝一籌。
讓百官無不深深佩服,也讓那些不服氣的官員,也心服口服。
李斯見狀,率先開口,以表示自己的看法。
自文信侯被罷免丞相以後,他便找上了新任丞相劉伯溫。
當時劉伯溫見來人是文信侯的門客,便相邀進府談之。
談完以後,劉伯溫覺得此人有大才,但其人有野心,會為權力而背叛君王,這基於君王駕崩為前提條件。
若君王在世則安分守己,若君王駕崩,有國內奸人亂其國,此人必會為了野心而背叛。
事實上,劉伯溫對李斯的看法,曆史上確實發生了,足可見劉伯溫對人觀察細致入微,一眼觀之,便知其心性。
事後劉伯溫便讓其,到自己手下,磨練其心性,以便日後給予重任。
劉伯溫見李斯有話要說,便靜下心來,聽其如何言論此事。
“我王命蒙武將軍此時北上,絕對不是為了支援北伐的上將軍,而是建立龍淵城,是為了管理北方事務。
一旦月氏覆滅,匈奴重創,我大秦北境將士,便可南下攻打六國,從而加速六國滅亡的時間。
至於明年春向西進發,則說明我王有意攻打六國。
臣猜測我王準備明年春,至少有三線作戰的意圖。”
李斯這話,讓劉伯溫感到有些詫異,僅從如此消息,便可知道王上的意圖。
其實他沒有宣布月氏滅亡的消息,則是想看看眾臣的情況。
百官聽到李斯的話,其中多數人不明其原因,唯有少數人,則佩服此人的才學。
畢竟從一點,而知其未來之勢,確有其大才,未來成就不可小覷,這便是有些大臣對於李斯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