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第一件事就是包書。
這在當時孩子們的眼裏是頭等大事。如果書皮子漂亮包的又好看,那可是在小夥伴裏很有麵子的。
一般包課本用的都是舊年的掛曆。別看是舊掛曆,一般人家裏也沒有多餘的,大多都被親戚朋友家的孩子拿去用了。
在貝貝的記憶中,家裏從來沒買過掛曆,李老太用的是那種可以撕的日曆,過一天撕一張下來。
前世每次包新書貝貝都很羨慕自己的同學。因為這事都是家裏父母包圓了,根本不用自己操心。可這事輪到寶寶貝貝就得自己想辦法。
這次重生回來還是一樣。
開學發新書以後,貝貝讓二寶問人要了兩卷舊掛曆。本來二寶說幫她們包了,貝貝沒讓,前世這事自己幹的不少,沒必要麻煩人。
星期天下午,包完了書,貝貝又拿起小黑板教寶寶和小明認字。
這大半年兩人進步都不小。
認字方麵,寶寶把百家姓千字文論語什麼的都背的滾瓜爛熟了,字也基本都會寫了。就是不愛寫毛筆字,貝貝也沒勉強,隻讓她每天寫一張硬筆字,順帶認字。以後再讓她把四書五經全學了就行了。
小明大概年齡小,加上又是男孩,對這些倒不太喜歡。不過九九乘法表背的很利索,貝貝看他喜歡,最近還讓他背珠心算口訣表。
舅媽王美娜看貝貝雖然人小,可教起寶寶她們來一點也不含糊。就想讓趙麗麗也摻上一腳,可惜全家沒一個支持的。不僅趙麗麗本人不願意,連李老太心裏也不樂意。
李老太這段時間對趙麗麗可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這得打趙麗麗學琴說起。
趙麗麗跟著鋼琴老師學了一段時間後就覺得有點跟不上趟。一問別的同學,原來人家都有琴,老師教完後回家自己練習呢。她一聽,回來就和王美娜說要買琴。
王美娜想著自己是有點積蓄,可那是私房錢,能不動就不動,教了閨女兩招。等張文剛回來,讓她跟自己繼父哭訴。
張文剛聽了,有王美娜在,也不好意思說不買什麼的。抽空就帶著王美娜母女去看了看。
這一看,嚇了一跳,鋼琴是別想了。
電子琴差不離的都要好幾百。趙麗麗看上的那個海星牌要四百六十五塊。
張文剛算了算,得他不吃不喝四個月才能買呢。他和王美娜結婚到現在就攢了二百多,全部拿出來都不夠。當時就有點打退堂鼓,回來後跟王美娜說要不等家裏情況好點的。
王美娜當張文剛那句話是放屁,等家裏情況好點?孩子越來越大,小明要讀書了話的錢更多,這會不扒拉點給自己閨女用,以後更別想。
夫妻倆鬥法了一個多禮拜,王美娜愣是從那天起就沒和張文剛多說一句話,就連李老太都察覺不對,問兒子怎麼了。
張文剛撐不住了,問他媽拿不現實,隻能出去借。四百多就四百多,管別人借點一湊就夠了,大不了以後勒緊褲腰帶過段日子。可這管誰借呢?問單位裏的人借?那會為了出國,基本能借的都借了,雖然後麵陸陸續續的還了,可當時還錢太墨跡,這會再借就難了。
張文剛想了半天,覺得找邢偉民挺合適。
一個人家不差錢,借個二三百的一點問題都沒,也不急著自己還。二個親戚道理不還他也不好意思開口要。時間長了,沒準就把這筆錢給忘了。
打定主意,張文剛去了趟邢偉民單位,跟著妹婿去了趟銀行,三百塊錢就拿到手了。
張文剛心中一時得意,又惋惜早知道這麼容易應該多借點。
張文剛買了電子琴拉回家,對著李老太又是一陣胡吹。
“王美娜不是有個嫂子的朋友家裏有人在國外麼?這次回來了,托人家弄的票在華僑商店買的,特便宜,隻要八十。”
李老太不懂這些東西,隻是覺得給便宜孫女花八十不值過,嘟囔道:這東西就要八十啊?趕上家裏一個月的菜錢了。”
“哎呀,我的親媽啊!這東西買的便宜,一倒手最少能掙個二三百。”張文剛朝王美娜使了眼色。
王美娜把鋼琴搬進屋,又拿了一大袋蜜棗出來:“媽,這是我在農貿市場買的。味道可正宗了,你嚐嚐!”
李老太嗜甜,愛吃蜜餞。一見媳婦的孝敬,立馬眉開眼笑的接過。不過李老太還是沒忘記剛才的事,囑咐了句:“等麗麗不學了,把那琴賣了去。”
這事原本算被張文剛夫妻倆糊弄過去了,隻是張文剛沒想到自己出了紕漏。
那是一個禮拜以後,星期四。
這天他下班回家,還沒進門,就聽見他媽在屋子裏一陣嚷嚷。
“你說,是不是你挑唆文剛買的?四百多塊啊?你們真有這閑錢怎麼不還點給你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