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媒體在首映式結束之後,第一時間就開始撰寫電影評論,寫自己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第二天影評出爐,國內的媒體大部分都唱起了讚歌,畢竟《命運的宣戰》引起的轟動大家都看在眼裏,再說了,國內觀眾也喜歡看中國人海外揚威這種新聞。
“青年導演蘇烈揚威戛納,電影首映後,觀眾集體起立鼓掌十分鍾!”――《京城日報》
“北電導演係學生蘇烈讓戛納震驚,影評人稱讚《命運的宣戰》是本屆最佳影片!”――《新民晚報》
“華人之光閃耀戛納,首映禮掌聲不斷,青年導演蘇烈的作品戛納備受好評!”――《楚天都市報》
當然,任何一部影片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更何況這部片子還是蘇烈拍的,出現雜音在所難免。
“《命運的宣戰》亮相戛納褒貶不一,故事太鬆散,淪為了畫麵的配角,故事性比張一謀的《英雄》還弱。”——《南方娛樂報》
“《命運的宣戰》戛納首映受挫,劇情是硬傷。”——《京城娛樂報》
國內媒體批電影,往往就那麼幾句話,空洞、膚淺、不合邏輯等等,一部電影是這樣,十部電影還是這樣;十年前這樣,十年後還是這樣。
跟國內媒體蜻蜓點水似的評論不同,國外的影評要加專業一些,畢竟國內媒體本身是學新聞的,跟電影本身搭不上邊,而國外往往是專業的影評人,靠這個吃飯的。
作為電影節的官方場刊《銀幕》的評論無疑非常搶眼,而《銀幕》給予了《命運的宣戰》非常高的評價。
“對於影片《命運的宣戰》來說,它的基調以黃、綠、紅作為主要色彩,影片在不同的情節段落對色彩進行了不同比例的分配。總體來講,整個影片是在黃色襯托下的暖色係。這種基調給人溫暖的感覺。影片風格浪漫華麗,色彩以黃、綠、紅為主要基色,是一種以暖色調為主,將互補色並列放置的關係處理,並強調色彩的對比,整個電影構圖完全是油畫重彩的樣式。在暖調的鏡頭下是充滿陽光的燦爛色彩。這種暖調絕大多數在接近傍晚的下午拍攝,帶了些許的橙紅色。在影片後期處理中也加強了這一視覺情感印象。除了色溫低,這種調子裏攜**淡淡的橙和黃,讓人明顯感受到溫暖,像是春天的陽光。照耀出了陳然內心世界的和煦平靜。在這鮮豔明朗的色彩世界中,觀者體驗到了對生活的敬意,體會到溫暖的意境。整部影片充分體現出創作者的印象主義色彩與構成主義色彩的完美統一的色彩風格。
正如導演所說“我討厭摻雜五花八門的顏色,隻有選擇代表性的顏色,才可以產生明顯的效果”。整部影片是以紅綠色為主調的,在綠色調的畫麵裏,永遠會有紅色的物體出現,比如:陳然的妻子推他來郊外散心,陳然躺在輪椅上。他穿著紅色外套,雖然不能動彈,可是穿著依舊十分講究,可見妻子的悉心照顧和他對生活的熱愛。妻子穿著淺綠色的長裙。裙擺隨風飛揚,背景是大片綠色的草地,人仿佛與自然融為一體。
紅色和綠色在麵積上產生對比,用小塊紅點綴大麵積的綠。這樣不僅使綠色和紅色顯得更飽和。而且也起到突出紅色物體即視覺中心的作用。同時在前景或後景的環境裏放置一些紅色道具物品還可以避免畫麵悶、灰,以及提高色反差,使得最終畫麵明快、搶眼。
蘇烈說重要的不是印象主義。而是感情。在這些畫麵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他善用繪畫的色彩,整體的基調統一卻不單調,會有活潑的亮色加以點綴,而且也通過畫麵傳達出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在他的電影中,印象主義的色調在畫麵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印象主義與電影達到了完美的結合。
當然,在影片的節奏控製、攝影風格、聲音剪輯等方麵,也擁有獨特的風格和色彩,《命運的宣戰》無疑是本屆電影節最出色的電影之一。”
戛納電影節的官方場刊對《命運的宣戰》分析的重點在電影的色彩上,印象主義誕生於法國,場刊的主要讀者是法國人,這無疑是他們最有興趣的。
而場刊邀請的,給主競賽單影片元打分的十位影評人,有5位給出了滿分四星,有4位給出了三星,1位給出了兩星,評分3.4點,超過了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狗鎮》的3.1分,排在了第一位。
作為法國,甚至世界上上影響力最大的雜誌,《電影手冊》自然不會落後,戛納可是他們的主場,《電影手冊》的評論一出來,就吸引了無數眼光的注意。
“《命運的宣戰》這部片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量使用人物的直接視點鏡頭,即人物的主觀鏡頭。這個聰明的辦法,大大加深了故事對人心靈深處的震撼。開始的20分鍾的鏡頭裏,就充分展現出影片的獨特創意。在忽明忽暗的畫麵中,在醫生等等人物視像的變形和抖動中,我們發現整個銀幕變成陳然那唯一能看見並活動的左眼,而我們這些觀眾則走進了陳然的大腦,以陳然的視點來拍攝。同樣的,在接下來的幾個鏡頭裏,窗簾的飄動,搖鏡頭表現的人物的走動都伴隨著陳然困難的呼吸聲,這種被稱為是原生內聽覺聚焦。接下來,忽然出現的汽車的刹車聲和醫生的詢問聲則是次生內聽覺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