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製勝之道 (2)(2 / 3)

種種跡象表明,敵軍第一個進犯的目標將是寧海,戚繼光立刻日夜兼程,率軍前去迎敵,他會在那裏指揮自己的第一場戰鬥。

而當他趕到寧海的時候,已有上千名倭寇登上了海岸,看見明軍趕到,他們卻並不驚慌,因為根據以往經驗,明軍最為畏懼的就是近身搏鬥,隻要靠近他們,擊破前軍,他們就會爭相逃竄。

於是他們發動了衝鋒,戰鬥的順利似乎超出了想象,他們剛剛衝到明軍麵前,還沒來得及動手,對方的隊形竟然自行崩潰,三三兩兩地聚在了一起。倭寇們十分高興,在他們看來,即將開始的又是一次貓追老鼠的遊戲。

但如果他們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那些看似慌亂的分散明軍卻都有著相同的人數——十一個。

而在他們普及算術教育之前,就聽到了一聲響亮的號令:“列陣!”

於是,一種前所未見的陣型就此出現在倭寇們的眼前,這也是它在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

在唐順之交給戚繼光的那本《武》裏,有一卷名為“秘戰”,其中有著這樣的記載:秘戰者,即新名鴛鴦陣之謂也。

這種全新的陣型即因此得名——鴛鴦陣。

如果要詳細研究這個陣法,估計可以專寫一書,所以這裏隻是大略介紹一下,大家看懂就行,權當是使用說明書。

簡單說來,所謂鴛鴦陣的原理,和打群架大致相同,瞄準目標,群起毆之,遠了用啤酒瓶砸,接近後用西瓜刀砍,貼身後就用匕首捅,不管你黑帶白帶,劍道幾段,全部完蛋。正是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是也。

當然了,這隻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事實上,鴛鴦陣是古代軍事智慧的偉大傑作,作為一個近身格鬥陣法,在此後的百年之中,人們卻依然無法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而這個由十一人組成的鴛鴦陣之所以能夠名留軍史,威名遠播,是因為它不但有著極為可怕的戰鬥威力,而且幾乎毫無破綻。

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戰鬥隊列,因為它有著無可挑剔的位置組合和武器裝備。在這十一個人中,有一個是隊長,他站在隊伍的前列中央,其餘十個人分成兩列縱隊,站在他的背後。

雖說隻有十個人,他們卻持有五種不同的武器,並組成了四道互相配合的攻擊線。在隊長身後,是兩名持有標槍的盾牌兵,他們用盾牌掩護自己和後麵的戰友,並首先投擲標槍發動進攻。

掩護盾牌兵的,是站在他們後麵的狼筅兵。所謂狼筅,是一種特製的兵器,形狀十分怪異,以長鐵棍為主幹,上麵紮滿鐵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鐵絲網一樣,任誰也過不來。

狼筅兵的後麵,是四名長矛兵,他們是隊伍的攻擊主力,看見敵人,就使用長矛前刺。

隊列的最後,是兩名短刀手,防止對手迂回,從側翼保護長槍手。

這是一個毫無弱點的陣型,十一個人互相配合,互相掩護,構成一個完美的殺陣,就算你是日本劍聖宮本武藏,估計也沒戲唱。

但所謂無知者無懼,寧海的倭寇們不管三七二十一,玩起了武士道,拚了命地往前衝,但還沒走幾步,很多人就被飛來的標槍射倒,運氣好點的繼續衝,就會被盾牌擋住,或者是被狼筅鉤住,倒刺拉扯幾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層皮。

如果鴻運高照,到現在你還沒死,也不用高興太早,因為還有四支長矛等著你,就算你想反擊,但前麵有狼筅和盾牌擋著,隻能幹著急,眼睜睜地看對方捅你,不被捅死,也被氣死了。

情況大致就是這樣,倭寇們沒衝多久,就被標槍、狼筅和長矛殺死大半,剩下的人雖然還不知道這套陣法的結構和奧妙,但有一點他們是清楚的——再不快跑就死定了。

寧海前哨戰就這樣結束了,倭寇死傷二百餘人,戚家軍除一人輕傷外,毫無損失。

戚繼光的第一次出擊獲得了完勝,倭寇全線敗退,但多年的軍事素養告訴他,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根據情報顯示,此次敵軍進犯規模達幾萬人之眾,且經過周密組織集結,雖說這隻是支先頭部隊,但進展似乎太過於順利了,順利得如同有人安排一樣。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