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高人
胡宗憲尋找的,不是個把能打的和尚,武林高手打打群架還行,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也隻是廢柴一根,隻有運籌帷幄的將領,才能為他解決根本問題。
幸運的是,他沒費多少工夫,就找到了第一個人選。
在胡宗憲沒來之前,俞大猷已孤軍奮戰了很久。
俞大猷,福建晉江人,弘治十七年(1504)生人,家庭比較窮困。
但他的運氣還不錯,祖上是世襲百戶,雖說不是什麼大官,畢竟有口飯吃。父親死後,他繼承了百戶爵位,嘉靖十四年(1535),俞大猷更進一步,在當年的武會試中一舉中第,成為千戶,並被分配駐守金門。
俞大猷同誌的早年經曆就是如此,看上去毫無特別之處,然而這隻是表麵現象,實際上,這位仁兄是一位了不得的絕世高人。
本文所用史料眾多,且來源龐雜,還包括十幾種明清刻本,為了不影響閱讀,加上我這人比較懶,故文中未注明史料出處和史籍原文,但此處必須破例,因為下麵即將講述的內容實在過於離奇,如不舉出實據,估計難逃忽悠之嫌,故列文如下:
“予昔聞河南少林寺有神傳擊劍之技,後自雲中回,取道至寺。僧自負精其技者千餘人,鹹出見呈之。視其技,已失古人真訣。明告眾僧,皆曰:‘願受指教。’予曰:‘此必積之歲月而後得也。’”
看不明白不要緊,我來解釋。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聽說河南的少林寺武藝高明,所以專門前去拜訪,寺裏的和尚十分囂張地告訴我,他們這裏的僧人武藝高強,且人數眾多,還拉出了幾個表演給我看。
我看過之後,覺得這幫人實在不爭氣,老祖宗的真傳都給丟了,就明白告訴和尚們,你們這套已經不行了,趁早一邊涼快去。和尚們十分謙虛地對我說:願意接受您的指教。而我也十分囂張地告訴他們:你們還要練很久才行。
鄭重聲明,這話不是我說的,要找人算賬請諸位去找俞大猷同誌,與我無關,因為此文就出自俞大猷同誌的自述文集。
我雖然不願幫俞大猷背黑鍋,卻可以替他證明一點,那就是俞先生的的確確是一位功夫了得的絕頂高手。
從童年開始,俞大猷就是個特別的人物,和眾多成功人士一樣,他喜歡讀書,可他讀的卻不是大學、中庸之類的考試書目,而是一本奇特的著作——《易經》。
要說這本書,那可真算得上是萬金油,上至外星生物,天外來客,下到世界文明,人類前途,都可以從這本書裏推出來,反正隨你去讀。
俞大猷就是《易經》解讀派的會員,他苦讀多年,終有所悟,萬幸的是,這位兄台沒有走火入魔,擺攤算命,多少還是讀出了點名堂——兵法。
從《易經》中,俞大猷領悟了所謂百萬合一之兵法(雖將百萬,可使合為一人也)。雖然說起來比較玄乎,但從後來的實際效果看,這套理論倒也不全是忽悠。
而在兵法之外,俞大猷在另一工種上的成就可謂驚世駭俗,那就是武學。他曾拜當時的武林高手李良欽為師,學習劍術及棍法。他的天賦極高,外加勤學苦練,武藝非常精湛。
特別是劍法,他十分擅用“荊楚長劍”,據說劍法已臻化境。曾有數十人看他不順眼,打算群毆他一頓,結果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奪路而逃。
俞兄不但武藝了得,還善於總結經驗,曾著有武學專著《劍經》,後來在清除倭寇的同時,也順道闖蕩江湖,屢次和人拚刀比劍,在砍砍殺殺中不斷磨煉劍法,嘉靖四十年(1561)的時候,估計是周圍的人都打遍了,這位仁兄覺得沒意思了,就跑到外麵去找人打。前述的少林寺事件就發生在這段時間內。
很明顯,在這段自述裏,俞大猷故意忽略了一個重要內容,要知道,少林和尚雖然吃素,卻不好欺負,你俞大猷跑這麼遠,人家給你演示武藝,你還說人家不行,一句話,你就是來砸場子的。
雖然俞大猷沒有寫,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在少林寺是鬧過事的,就算沒有動刀動槍,至少也是露了兩手,不然人家憑什麼“皆曰:願受指教。”
估計俞大猷同誌還是有點覺悟,覺得自己這事幹得不地道,所以也沒多提,不過從他讓人家多練幾年的口氣看,他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俞大俠仗劍打遍天下,縱橫江湖,可謂風光無限,但在遇到胡宗憲之前,作為一個極具稟賦的軍事天才,他的經曆隻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