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隱藏的精英(3)(2 / 2)

這就是傳說中罵人的最高境界——先誇後罵,誇罵合一。

嘉靖收起了微笑,沉重地點了點頭,他讚同嚴嵩的意見。

這句話是有來由的,嘉靖三十年(1551)二月,徐階曾經向皇帝上書,請求早立太子。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上書建議了,之前還有幾回,隻不過都被嘉靖壓了下來。在禮部尚書徐階看來,立太子是必需的,也是出於禮儀需要,當然也有潛含意思:您每天都煉丹服丹,哪天突然食物中毒掛了,咱們也得有個準備吧。

不過這個要求在嘉靖看來,就變成了另一個意思——我還沒死,就準備另起爐灶了。

就這樣,老謀深算的嚴嵩隻用一句話,就粉碎了徐階在皇帝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他再次沉入了穀底。

這之後,皇帝對徐階的態度越來越冷淡,很少召他進入西苑,也不再好言相向。

雖然皇帝沒有明確的表態,敏銳的徐階依然感受到了這種疏遠,用不著去打聽,他也知道是嚴嵩搞的鬼。

同僚們的嗅覺是十分靈敏的,之前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徐階是鳳凰,但涅槃之後,自然就變成了野雞。眾人就此紛紛離去,徐階又一次回到了孤立無援的起點。

殘酷的事實教育了徐階,他終於明白,自己雖然得寵,但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還遠遠趕不上嚴嵩,而他要挑戰的,是朝中第一大政治集團——嚴黨,有著數不清的關係網和錦衣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在嚴嵩這位政治厚黑高手麵前,他的功力還差得太遠。

但是不要緊,現在還來得及,我將重新開始。

從此,徐階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不再隨便議論朝政,可嘉靖卻似乎並不領情,對他仍十分冷淡,但徐階並沒有慌張,在仔細分析形勢後,他終於發現了一條製勝之道。

而這條道路,正是死去的夏言用生命告訴他的。

受到嚴嵩蠱惑的嘉靖已經厭煩了徐階,然而他卻沒有發現,自己四周的人已經悄悄改變了態度,經常會誇獎徐階的才德(左右多為言者),久而久之,他慢慢地改變了對這個人的看法。

從某個角度來看,夏言正是死在了那些被他怠慢的太監手中,而徐階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此外,沉默的徐階開始認真在家裏寫青詞,用心搞好文學創作,而滿意的嘉靖也終於改變了態度,經常叫他上門聊天。

另一方麵,不管在人前人後,隻要說到嚴嵩,徐階總是讚譽有加,還經常上門聯絡感情,雖說嚴老狐狸還把他當對手,但徐階的行為卻也或多或少地打動了他。

畢竟隻是個小角色而已,不用再費多大力氣。嚴嵩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斷。

於是在經曆了大起大落之後,朝局又一次恢複了平靜,雙方暫時處於休戰狀態。

然而在這片寂靜的背後,徐階正密切注視著嚴嵩的一舉一動,上朝、退朝、應酬、結夥。他耐心地審視著這位老江湖的各種舉動,在尋找破綻的同時,他也在不斷地學習著敵人的權謀與手段。

在日複一日的揣摩與觀察中,徐階漸漸縮小了自己與對手的差距,他已經成為了一個足智多謀、深不可測的人物。

但隱忍和沉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終將爆發在最後那一刻,雖然徐階已經麻痹了嚴嵩,獲得了皇帝的信任,但他十分清楚,要想取得勝利,現在的條件還不夠,他必須主動發起攻擊,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優勢。

進攻的時候到了,但不能打草驚蛇,也不能最後攤牌。目前所缺少的,隻是一個合適的攻擊目標。

經過仔細的考量,徐階終於找到了這個標靶。

於是在等待兩年之後,徐階打破了這片死般的寧靜,將他的矛頭指向了那個合乎要求的人——仇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