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汝夔畢竟也在官場混了多年,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他十分清楚,皇帝的命令是反攻,如果照嚴大人的話辦事,到時候皇帝追究起來,那是要殺頭的。
然而嚴嵩拍著胸脯跟他打了保票:
“你放心,有我在,必定平安無事!”
丁汝夔安心回家睡覺了,他相信嚴長官是不會忽悠他的。
事實證明,嚴嵩先生的保票確實不是毫無價值——可以當廢紙賣,五毛錢一斤。
在之後的幾天裏,城外的俺答軍肆意搶掠,並開始打包,準備帶走,帶不走的就放火燒掉。而城內的駐軍非但不去找蒙古人結賬,連服務費都不敢收,隻是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揚長而去。
俺答終於走了,嘉靖終於憤怒了,蒙古人大搖大擺地走了,正如他們大搖大擺地來,沒有帶走一絲雲彩,卻帶走了財物、糧食和無數的大明百姓。
他緊急召見了丁汝夔,厲聲訊問:
“為什麼不出戰?!”
丁汝夔沉默了,這是他唯一的選擇,事已至此,即使擺出嚴嵩,自己也未必能免罪,而且還將失去所有退路,無論如何,他隻能相信嚴長官了。
得不到回答的嘉靖火冒三丈,下令把這位兵部尚書關進了監獄。
嚴首輔似乎還是很夠意思的,在獄中,丁汝夔不斷接到嚴嵩的指示,讓他放心坐牢,堅持挺住,就有辦法。
丁尚書就這樣堅持挺了下來,一直挺到了刑場上。
當明晃晃的鬼頭刀在尚書大人麵前閃耀的時候,丁汝夔這才明白,自己被人賣了,還在幫人家數錢。
事到如今,他唯有仰天大呼一聲:
“嚴嵩奸賊,你忽悠我啊(嵩賊誤我)!”
但痛斥之後,他最終醒悟了自己的罪過,滿目焦土、生靈塗炭,嚴嵩固然是主謀,他卻也是幫凶。
於是他向站在一旁的人們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王郎中現在何處?”
所謂王郎中,即兵部職方司郎中王尚學,前麵說過,這個職方司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總參謀部,按照明代律令,如果謀劃錯誤打了敗仗,職方司的長官郎中是要連坐負領導責任的(最窮最忙,還要背黑鍋,所以沒人去)。
應該說丁汝夔還是很夠意思的,他在獄中曾反複表示,事情是自己一個人幹的,不關職方司的事。
所以當他得知,王尚學已經逃過一死,發配充軍的時候,這才終於舒了一口氣,留下了最後一番話:
“當初王郎中曾反複勸我出戰,但我為嚴嵩所誤,沒有聽他的意見,這是我的錯啊!”
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這次風波在丁汝夔的歎息聲中結束了,在這場劫難中,大明遭遇了慘痛的失敗,京城被人圍了一星期,京郊地區狼藉一片,俺答在大明的眼皮底下燒殺搶掠,無人可擋。
東西丟盡了,臉也丟盡了,這個建國以來少有的恥辱被後世稱為“庚戌之變”,永遠地記入了史冊。
但就在一片哀鳴聲中,某些事情正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徐階無疑是勝利者,危難之際,他挺身而出,承擔重任,在嘉靖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這個不惹人注意的配角,終於登上了五光十色的舞台中央。
但伴隨著機遇到來的,還有危險,因為那個可悲的失敗者、膽怯者,已經意識到了這位政治新星的可怕,在今後的日子裏,他將全力以赴,把這個足以威脅他的人扼殺在搖籃之中。
雖然在國家大事上,他是一個膽小鬼,但隻要觸及個人利益,他將變得比趙子龍先生更加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