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去把帶頭的抓起來!”
既然已經圖窮,那就亮刀子吧,對於秀才,還是兵管用。
一聲令下,錦衣衛開始行動,這幫子粗人不搞辯論也不講道理,一概用拳頭說話,突然衝入人群一陣拳打腳踢,把帶頭的八個人揪了出來,當場帶走關進了監獄。
朱厚熜這一下子把大臣們打懵了,他們沒想到皇帝竟然真的動了手,在棍棒之下,一些人離去了。
朱厚熜原本認為用拳頭可以解決問題,可事實證明他錯了,他的暴力將引發更為瘋狂的反擊。
當錦衣衛衝進人群亂打一通的時候,楊慎早已躲在了一旁,這位仁兄實在是個精明人,一看情況不對就跳到了旁邊,打仗是重要的,但躲子彈也是必要的。
估計他的隱藏工作做得不錯,錦衣衛抓首要分子的時候,竟然把這位仁兄漏了過去,但事實證明,楊慎雖然機靈,卻並不奸猾,沒有給他爹丟臉,就此一走了之。
麵對著錦衣衛的圍攻,楊慎握緊了拳頭,憤怒掃蕩著他的大腦,衝動的情緒終於到達頂點,他已經徹底失去了理智。
當人們有所動搖,準備離去的時候,他又一次站了出來,點燃了第二把火:
“今日事已至此,各位萬不可退走!若就此而退,日後有何麵目見先帝於地下!”
他的這聲吆喝再次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楊頭目發話了,自然是有種的就跟上來,大家又圍攏過來,雖說走了幾十個,但留下來的一百多人都是真正的精華——年紀輕,身體好,敢鬧事。
事情徹底失去了控製。
一百多名精英鬧事分子紛紛站起身來,一擁而上,衝到了左順門口,他們這次的鬥爭方式不再是跪,而是哭。
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但這一百多位好漢倒未必有什麼難言之隱,傷心之處,根據本人考證,這幫兄弟應該基本沒流什麼眼淚,他們所謂的哭,其實是“嚎”。
哭是為了發泄情緒,流淚是最為重要的,而鬧事要的就是聲勢,低聲哭沒啥用,一定要做到雷聲大雨點小,以最小的精力換取最大的效果。在這種工作思想的指導下,一百多人放聲大嚎,天籟之音傳遍宮廷內外,直鬧得雞犬不寧,人仰馬翻。
帶頭的楊慎和王元正不愧是領袖人物,還哭出了花樣——撼門大哭。大致動作估計是哭天搶地的同時用頭、手拍門,活脫脫一副痛不欲生、尋死覓活的模樣。
朱厚熜快要崩潰了,趕走一批竟然又來一批,跪就跪吧,鬧就鬧吧,還搞出了新花樣!開始他還沒怎麼想管,估摸著這幫人過段時間哭累了也就回去了。
可他小看了這幫人的意誌力,要知道他們雖然跑步水平不高,但嚎哭的耐力還是相當持久的,這一百多號人從早朝罷朝後一直哭到中午,壓根兒就沒有回家吃飯的意思,而且還大有回家拿被子挑燈夜哭的勢頭。
這倒也罷了,關鍵是一百多人在這裏嚎哭,此情此景實在太像遺體告別儀式,搞不清情況的初一看還以為新皇帝又駕崩了,政治影響實在太壞。
皇帝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他也不打算再忍下去了,既然抓帶頭的不管用,那就一不做二不休,把所有的人都抓起來!
他又一次派出了錦衣衛,不過這回他多長了個心眼兒,加了一道工序——記錄名字。
朱厚熜終於下定了決心,參與這次事件的人一個都不能少,全部嚴懲不貸!
可當錦衣衛拿著紙和筆來到大臣們麵前準備記錄的時候,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
按照常理,此時的大臣們應該是驚慌失措,隱瞞姓名,可讓錦衣衛大吃一驚的是,這些書呆子知道他們的來意後卻是大喜過望,立即表示不用他們動手,自己願意主動簽名留念。
原來這幫兄弟根本就不害怕皇帝整治,他們反而覺得因為這件事情被懲處,是一件足以光宗耀祖的事情,以後還能在子孫麵前吹吹牛:你老子當年雖然挨了打,受了罰,但是長了臉!
縱使憨直,誠然不屈,這就是明代官員的氣節。
但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這些人一點兒也不小氣,覺得自己光榮還不夠,本著榮譽人人有份的原則,在上麵還代簽了許多親朋好友的名字,把壓根兒沒來的人也拉下了水。
於是原本現場隻有一百四十多個人,名單卻有一百九十個,真可謂是多多益善。
簽完了名字,錦衣衛二話不說,把這一百多號人幾乎全部抓了起來,關進了監獄,這場嘉靖年間最大的示威運動就此平息。
皇宮終於恢複了平靜,大臣們也老實了,話是這麼說,但事情不能就此算數,因為氣節是要付出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