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那一天徐珵的發言,接下來他得到的回應我們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這兩句話就此決定了於謙和徐珵的命運,於謙在眾人的一致稱讚推舉下成為北京城的保衛者,榮耀無比。
而徐珵得到的是太監金英的訓斥:“滾出去(叱出之)!”
然後,他在眾人的鄙視和嘲笑中,踉踉蹌蹌地退出了大殿。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竟然會因為這句話被群臣恥笑,被看作貪生怕死的小人。
他很明白,自己的政治前途就此終結了。
其實很多人都想逃走,我不過是說出了他們心底的話,為何隻歸罪於我一個人?
受到於謙的訓斥,被眾人冷眼相待的徐珵失魂落魄地離開宮殿,向自己家走去。因為隻有在那裏,他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寧。
可他想不到的是,還沒等他到家,另一個打擊又即將降臨到他的身上。
因為當他走到左掖門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叫江淵。
江淵是徐珵的朋友,也是他的同事,時任翰林院侍講學士,二人平時關係很好,而江淵見到徐珵如此狼狽,便關心地問他出了什麼事。
徐珵十分感動,哭喪著臉說道:“我建議南遷,不合上意,才落得這個地步(以吾議南遷不合也)。”
江淵好聲安慰了徐珵,讓他先回家去好好休息,凡事必有轉機,自己也會幫他說話的。
然後,江淵在徐珵感激的目光中走進了大殿,他朝見朱祁鈺後,便以洪亮的聲音,大義凜然地說道:“南遷決不可行,唯有固守一途耳!”
幾個月後,江淵被任命為刑部侍郎、文淵閣大學士,成為朱祁鈺的重臣。
徐珵絕望了,並不隻是對自己的仕途絕望,也對人心絕望。當時無數的人都在談論著逃跑,而自己的這套理論也很受支持,可當自己被訓斥時,卻沒有一個人幫自己說話,那些原本貪生怕死的人一下子都變成了主戰派,轉過來罵自己苟且偷生,動搖軍心。
這出人意料的戲劇性變化給徐珵上了生動的一課,也讓他認識到了世態炎涼的真意。
這之後,每天上朝時,很多人都會在暗地裏對他指指點點,嘲諷地說道:“這不就是那個建議南遷的膽小鬼嗎?”而某些脾氣大的大臣更是當著他的麵給他難堪。
這些侮辱對於一個飽讀詩書,把名譽看得高於一切的讀書人而言,比死亡更讓人難以忍受。
但徐珵每天就在這樣的冷遇和侮辱中按時上班上朝,因為他要活下去,生活也要繼續下去,不上班就沒有俸祿,也養不活老婆孩子。
窩囊地活著總比悲壯地死去要好,這就是徐珵的人生哲學。
人生中最難承受的並不是忍,而是等。
徐珵堅持下來,是因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成績終歸會被人們所接受,自己總有翻身的那一天。可是事實又一次讓他失望了。他工作成績很好,可總是得不到提升,無奈之下,他隻好去求自己的仇人於謙。
於謙確實是個光明磊落的人,他並沒有因為徐珵建議南遷就不理睬他,而是主動向朱祁鈺推薦此人,可是朱祁鈺一聽到徐珵的名字就說了一句重話:“你說的不就是那個主張南遷的徐珵嗎,這個人品行太差,不要管他。”
於謙沒有辦法,隻能就此作罷。而徐珵並不知道這一切,他誤以為這是於謙從中作梗。從此在他的心中,一顆複仇的火種已經播下萌芽。
被人侮辱和嘲諷,辛勤工作也得不到任何回報,隻是因為當時說錯了一句話,對於徐珵來說,這確實是不公平的。
他想改變自己的窘境,卻又得不到任何人的幫助,冥思苦想之下,他竟然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改名字。
在我們今天看來,這似乎是不可理解的,難道你換個馬甲就不認識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