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朱祁鎮的奮鬥 (2)(2 / 3)

喜寧倒對這一使命很感興趣,他原本在宮裏當太監,之後又當走狗,現在居然給了他一個外交官身份,威風凜凜地出使,實在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情,但他絕對想不到的是,他的一隻腳已經踏進了鬼門關。

而此時的朱祁鎮則是長舒了一口氣,當他看見也先滿臉喜色地不住點頭時,他明白,自己的圈套終於奏效了。

在之前的幾個月中,為了除掉喜寧,朱祁鎮與袁彬和哈銘進行了反複商議和討論,最終決定,借明軍之手殺死喜寧。但問題在於,如何才能把喜寧送到明軍手中,很明顯,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喜寧派去出使明朝,但這必須要也先的同意。

如何讓也先聽從自己的調遣呢?經過仔細思考,他們找到了也先的一個致命弱點——貪錢,便商定由朱祁鎮主動提出去向明朝要贖金,並建議由喜寧出使,而也先大喜之下,必然應允。

事情發展和他們預想的完全一致,也先和喜寧都沒有看破其中的玄機,圈套的第一步圓滿完成。

接下來的是第二步,而這一步更加關鍵,就是如何讓接待使臣的明朝大臣領會朱祁鎮誅殺喜寧的意圖。

要知道,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如果不說清楚,明朝是不會隨便殺掉瓦剌使者的,而要想互通消息,還需要另一個使者的幫助,於是,他們為此又選定了一個人充當第二使者,這個人就是高。

高具體情況不詳,在被俘明軍中,他隻是個不起眼的低等武官,但朱祁鎮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他,說明此人已經深得朱祁鎮的信任,事實證明,他並沒有辜負太上皇對他的這份信任。

為保密起見,高事先並未得到指示,所以他一直以為自己真的是出去索要贖金的。直到臨出發前的那天夜裏,趁著眾人都在忙於準備之時,袁彬暗地裏找到高,塞給他一封密信,高看過之後,才明白了自己所行的真正目的。

信的內容十分簡單,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俾報宣府,設計擒寧!

當然,這些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也先和喜寧對此一無所知。

就這樣,喜寧帶著隨從的瓦剌士兵趾高氣揚地朝邊關重地宣府出發了,他有充分的理由為之驕傲,因為這是他第一次以外交官的身份出使,當然,也是最後一次。

他更不會注意到,在自己的身後,高那冷冷的目光正注視著他。

使者一行人日夜兼程趕到了宣府,接待他們的是都指揮江福。正如朱祁鎮等人所料,江福並不清楚這一行人的目的,以為他們隻是來要錢的,應付了他們一下之後就準備打發他們走。喜寧自然十分不滿,而高卻另有打算,他找了個機會,將自己所行的真正目的告訴了江福,這時江福才知道,這些人其實不是來要錢的,而是來送禮的。

這份禮物就是喜寧的人頭。

於是,江福突然態度大變,表示使者這麼遠來一趟不容易,要在城外請他們吃飯,喜寧以為事情有轉機,十分高興,便欣然赴宴。

可是他剛到地方,屁股還沒坐穩,伏兵已經殺出(至其地,伏盡起),隨從的瓦剌士兵紛紛投降,喜寧見勢不妙,回頭去找高,想和他一起逃走,卻不料高突然大喊“擒賊!”並出其不意地將他緊緊抱住,使他動彈不得(直前抱持之)。眾人一擁而上,抓獲了這個賣國賊。

此時,喜寧才如夢初醒,他的外交官生涯也到此為止,往日不同今時,他也指望不了什麼外交豁免權,等待他的將是大明的審判和刑罰。

至於喜寧先生的結局,史料多有不同記載,有的說他被斬首,有的說他被淩遲,但不管怎樣,他總算是死了,結束了自己可恥的一生。

喜寧的死對時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從此也先失去了一個最為得力的助手和情報源泉,他再也無法隨心所欲地進攻邊關,而朱祁鎮則為自己的回歸掃除了一個最大的障礙。

所以當喜寧的死訊傳到朱祁鎮耳朵裏時,他幾乎興奮地說不出話來,而袁彬和哈銘也是高興異常,他們似乎已經認定,自己回家的日子不遠了!

喜寧死了,不會再有人處心積慮地要加害朱祁鎮。也先似乎也對他失去了興趣,屢次表示,隻要明朝派人來接,就放他回去。並且已經數次派遣使臣表達了自己的這一願望。看似朱祁鎮回家之事已經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使者不斷地派過去,明朝那邊卻一直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朱祁鎮知道,自己的弟弟祁鈺已經取代了自己,成為了皇帝,這些他並不在乎,因為他明白,以他在土木堡的失敗和現在的身份,就算回去也絕不可能再登皇位,而他的弟弟取代他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