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北京保衛戰 (3)(2 / 3)

第二天一早,也先就找到了守軍奇怪舉動的答案,因為一夜之間,昨天還是磚土結構的居庸關已經變成了一塊巨大的冰磚,別說攻城,連個搭手的地方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也先下令停止進攻,駐營城外。

也先的意誌已經接近崩潰,總結自己一個多月來的經曆,他痛苦地發現,自己就如同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被楊洪、於謙、石亨、羅通等人不斷地耍弄,這些人都十分狡猾,很少正麵交鋒,卻總是用各種詭計算計自己,可偏偏自己的腦袋不爭氣,屢屢被他們得逞,搞到現在這個打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尷尬境地。

仗打到這個地步,也先早已不敢奢望什麼攻進北京城恢複大元之類的夢想,因為現實已經擊碎了他的夢想,在我看來,他需要的不過是個體麵的下台階的機會。

進攻還是撤退,這是個麵子問題。

在這種理念的支持下,他在居庸關外癡癡地等待了七天,希望眼前的這座冰山能夠融化,希望有人能夠給他一個機會,給他一個說法,免得自己的這次龐大軍事行動成為人們眼中的笑柄。

可他的得到的隻是城內射出的弓箭和火銃,以及守軍無情的嘲笑。

實在撐不下去了,還是收拾包袱撤吧。

也先下達了撤退的命令,瓦剌的五萬大軍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家。

可是羅通實在是一個好客的人,他似乎覺得把也先這位客人晾在城外幾天不搭理有點過意不去,便不顧也先的反對,堅持派出全副武裝的士兵去為也先送行,於是“三敗之,斬獲無算”。

也先什麼也顧不上了,他已經意識到,這次麻煩大了,如果再不逃走,連老命也保不住,他帶著朱祁鎮,準備撤回關外。

在敗退的路上,也先最後看了一眼那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邊的北京城,歎息而去。

似乎是為了懷念自己那最終未能實現的夢想,也先在離北京城外不遠的地方紮營,度過了在京城的最後一個夜晚。

估計也先的打算不過是好好地睡上一覺,再做個好夢,然後第二天走人。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於謙已經準備了一份厚禮,作為給他的離別禮物。

也先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軍事指揮官,他已經預料到了城內的守軍可能會夜襲出擊,所以他把軍營設在了離京城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加上他的軍隊以騎兵為主,所以就算守軍出城攻擊,他也能夠從容做出反應,將軍隊撤走。

可是這次,上天又一次和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由於在小時候沒有接受過係統的科學技術教育,也先同誌這次又要吃大虧了,吃沒文化的虧。

他什麼都考慮到了,卻忘記了於謙手中有一樣武器,不需要靠近他的營地就能置他於死地,而這件可怕的武器就是大炮。

明代的大炮自宋代和元代發展而來,經曆長時間的改進,到了明永樂年間,大炮已經具有較遠的射程和極大的威力,此時的於謙已經準備了數十門大炮,並把炮口對準了也先的營地,準備在夜裏用這份意外的禮物給也先餞行。

就在那個夜晚,也先帶著無盡的遺憾和惋惜再次遙望了京城。事後證明,這也是他投向京城的最後一瞥。他始終無法理解的是,自己的軍隊裝備精良,士氣高漲,士兵強悍,而對手則是主力被殲滅,裝備不全,士氣低落,士兵也是臨時召集的預備隊,毫無經驗可言,這樣的實力對比,無論用什麼方法預測和計算,哪怕是搞民意調查,自己也是無論如何不可能失敗的。

然而事實是,他失敗了。

他未必知道在這一個月裏,京城發生了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可以感覺到的是,在那座看似岌岌可危的城池中,有一種力量在支撐著守軍,頑強地對抗著他,而擊敗自己,創造奇跡的正是這種力量。

這種力量,我們稱之為勇氣。

作為失敗者的也先自然會有很多感慨,可是此刻的勝利者於謙卻沒有這樣的空閑,此時,他正忙於調集大炮,並將黑洞洞的炮口對準也先的營地,準備在夜裏為也先組織一場盛大的焰火送行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