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朱瞻基是個好同誌 (3)(1 / 3)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混碗飯吃是不容易的,就算你有勇氣挨那一刀,還要有運氣進宮才行,不要以為當宦官那麼簡單,也是要經過挑選麵試的。官方的閹割場所隻閹割那些已經經過挑選的人。說句寒磣話,要是人家看不上,你連被閹的資格都沒有。

在明代經常有人在未經官方允許的情況下自行閹割,然後跑到北京去當太監。他們中間有很多人沒有被挑中,回家了此一生,當然,也有成功者(如鼎鼎大名的魏忠賢)。

到了明朝中期,由於想當宦官的人太多,很多有誌於投身宦官事業的人沒有被官方處理的機會,便以大無畏的勇氣自行了斷子孫根,可到後來又沒能進宮。他們不能成家立業,隻能到處遊蕩,這些人自然成為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後期的明朝政府曾經頒布了一條十分特別的法令:嚴禁自行閹割!

對此我隻能說,這是一個奇妙的世界。

明代宦官有很多級別,剛進宮時隻能當典簿、長隨、奉禦,如果表現良好,就能被升遷為監丞,監丞再往上升是少監,少監的頂頭上司就是聞名遐邇的太監。

可見,要想幹到太監實在不容易啊。

宦官有專門的機構,共二十四個衙門,分別有十二監、四局、八司,其最高統領宦官才能被稱作太監。這二十四個衙門各有分工,不但處理宮中事務,還要處理部分政務。

事實上,在這些宦官衙門中,也有冷熱輕重之分,重者權傾天下,輕者輕如鴻毛。一個剛入宮的宦官要想出頭,先要看他被分在哪個部門。

如果你被分在了司禮監或是禦馬監,那就先恭喜了,你的太監前途將一片光明,繼續努力下去,光宗耀祖或是遺臭萬年都是有可能的。

因為這兩個監局是權力最大的太監機構,司禮監就是專門掌管內外章奏的,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我們前麵說過,皇帝把票擬的權力給了內閣,自己保留了批紅權。

而到了明宣宗時候,由於文件太多,朱瞻基自己也沒有時間看完,便會讓司禮監的人按照票擬的內容抄下來,代理自己行使批紅的權力。

這個為皇帝代筆的人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司禮監秉筆太監。

於是,天下唯一可以壓製內閣票擬權的批紅權就落在了秉筆太監的手中。

到了明朝後期,皇帝不管朝政,某些太監便會自作主張,亂發旨意,下麵的官想告狀也告不了。因為你告狀的奏章最多隻能告到皇帝那裏,可代皇帝批閱奏章的人很可能就是你要告的人,那你這狀能告下來嗎?

由此可見,秉筆太監實在位高權重。

但是這位秉筆太監卻還不是權力最大的太監,在他的上頭還有一個——司禮監掌印太監。

這很好理解,在印章文化十分發達的中國,你寫再多,我不給你蓋章你也沒辦法。

而一旦司禮監掌印太監兼任了東廠太監(如馮保和魏忠賢),那就真是權傾四海,威震天下。事實上,幾乎所有明代的著名太監都出自司禮監,如果當年有名監展覽館,司禮監必然是所掛畫像最多的地方。

司禮監出監才啊。

而作為一個有誌氣的青年宦官,你應該以這些人為偶像,努力奮鬥,爭取名留青史(當然一般來說都是惡名)!

如果你有幸能幹到司禮監掌印太監,那說明你的太監生涯已經達到了光輝的頂點,你已成為了太監中的佼佼者,是太監中的成功人士。如果你還湊巧幹了些壞事,那麼你的名聲一定不限於當代,而會世代流傳下來,供眾人茶餘飯後談論和唾罵。

如果你沒有能夠進入司禮監,而是進入了禦馬監,那我同樣要恭喜你,這也是個好地方,雖然這裏出的名人沒有司禮監多,但也不少,比如著名的汪直、穀大用等,都是你的好榜樣。

必須說明的是,這個所謂禦馬監不是管馬的,而是管理禦用兵符。說到這裏大家也應該知道為什麼禦馬監是個有前途的部門了。

司禮監和禦馬監一文一武,成為最為顯赫的太監部門,宮中宦官無不盡心竭力,想進入這兩個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