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引言(1 / 2)

宇宙之前,是為混沌,混沌生神,是有盤古,盤古居中,寂寥無邊,故開天地,光暗乃現。清者上升為天,濁者下沉為地,至此,宇宙方生。

然世間空茫,盤古仍感孤寂,故以其半身神力,引天水地火,創造了天地開辟後的第一個生物,燭龍。多餘的天水落地化為海洋,多餘的地火上天化為日月,燭龍踏波而來,成為盤古漫長生命的唯一寄托。

盤古在攜燭龍遨遊天地之時,卻發現宇宙終結的秘密:清濁本相吸,天地終合一。或許這就是宇宙的宿命,從何處來便向何處去。而若天地合一,盤古所創造的一切包括燭龍也將重歸混沌,已受夠孤寂的盤古決定改變宿命,尋求解決之法。

他曾至九天之上,亦曾入地火之中,留下燭龍一人麵對這浩瀚無際,寂寥無邊的世界,盤古不忍燭龍如此,便采天地神力創造了一群嬌弱可愛的生物,精靈,他們懵懂單純,是燭龍最好的玩伴。從此天地間便充滿了歡笑喧囂,盤古尋道之心亦更為堅定。

終於,他於地火中頓悟,若將天地之力各自封印,便可避免清濁相接,然封印之力終有盡時,若將天地本身化為封印之力的源泉,封印即可永生。

於是盤古以身化為天地封印,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四肢為山川,皮毛為草木。風雲承天水滋養草木,草木采地火反哺風雲,如此循環,拱衛山川,山川不死,封印不絕。

自此,燭龍可安然翱翔天地,卻也永遠地失去了父親,燭龍悲哭,遊蕩於天地間以求父神複生之法。

天地循環不斷向外散發能量,萬物在天地滋養下化生神明,神明們各自聚居形成氏族部落,氏族日漸壯大,爭鬥亦無可避免。燭龍曾經的玩伴,精靈們聰明的縮居一隅,他們明白自己的弱小,也知曉天地構建的艱難。

爭鬥促使神明不斷修煉,汲取天地之能加強自身。一些神明在汲取地火之後,變得狂暴好戰,奉行以武稱霸天下,成為巨魔;另一些沐浴著惠風細雨的神,崇尚古禮,教導長幼有序,雙方矛盾無法調和,便各自成立聯盟,互相對峙。

神族聯盟中,燧人當政時,有一女華胥出雷澤偶見巨大腳印,為了向族人形容腳印之大,她踩上去用自己的腳來丈量,龐大的能量悄然湧入她體內,回族之後,族人認為如此龐大的腳印必然來自巨魔,威脅迫在眼前,要麼以戰止戰,要麼再度退縮,內部相爭之時,華胥卻誕下一女,人首蛇身,詭異非常,族人大驚,將母女二人趕出部落,棄於荒野,二人自此開始流浪,華胥為女兒起名,風裏希。

隨著裏希一天天長大,神力也日漸顯露,尋找父親複生之法的燭龍,嗅到那股熟悉的氣息後,匆匆趕來,便見到與盤古同為蛇身的裏希。細究來曆,那巨大腳印中遺留著盤古最後的創世神力,神力化形,生出了裏希,自此盤古遺留世間的神力全部消失,再無複生的可能。

燭龍卻仍幻想著裏希終有一天會成為盤古,他喚裏希女媧,教她創世神力的用法,帶她遊曆四野,觀天地封印,訪山川之主,希望可以喚醒父親。

與此同時,神明與巨魔間的矛盾再也無法調和,戰爭開始了。無休無止的神魔之戰使得生靈塗炭,哭嚎遍野,連與世無爭的精靈也不能幸免於難,戰爭中無法安息的強大生靈化成鬼魅,肆意掠食其他弱小生靈,世無寧日,天地同悲。

世間悲鳴之聲引得燭龍震怒,他皺眉日月逆行,甩尾山川消弭,將鬼魅鎮於泰山,巨魔封於地底,萬物均顫抖伏地,兵戈休止。

巨魔的威脅雖已消失,神族聯盟卻未瓦解,各氏族仍聽從統領號令。

直至顓頊繼位,共工不服,起兵與顓頊相爭,敗後共工怒撞不周山而亡。不周山崩,封印破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浩蕩洪水潑天而下,焚天烈火燃盡一切,一部分巨魔趁機逃出,吞食大地,萬物浩劫呼嘯來臨。

燭龍不忍盤古以生命創造的這片天地就此毀滅,最終步上盤古後塵,以神身補綴天地封印。女媧亦隨之出世,煉彩石,補青天,斬巨魔,封大地。

浩劫過後,留存的生靈寥寥無幾。女媧為複往昔喧囂,以創世神力造千萬生靈,然她神力有限,那些生靈不若神明精靈生來便具有神力,他們脆弱渺小,依附神明聚居,繁衍生息,常為各自信奉的主神大打出手。

顓頊為免浩劫重現,便隔絕人神,神歸神界,人宿人間,此後人神鮮有往來,隻有昆侖山頂留有天階,可上達天聽。他還將神族分封五方五帝,五方為東南西北中,五帝各自統領轄下天地,九天神宮為氏族聯盟中心,亦為五帝調度協商之所。

人神隔絕後,一些原本不通神力的靈物通過修煉,日漸壯大,人數眾多,形成了另一種族,妖。

妖族誕生初期各自為王,互相攻伐,在其千年混戰中有兩位英雄脫穎而出,他們結為兄弟,共平紛爭,一統妖族,眾妖臣服,立下血誓,子孫萬代,永忠妖王,若有違者,血誓反噬,生不如死。兩妖兄弟情深,約定此後妖族雙王輪治,故而妖族王室分兩係,鷹族與蛇族,妖王之位由兩族輪換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