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誌誠說給聯係,還真沒耽誤,當天就去了親家家裏,還沒空手去,帶了兩斤的白麵,割了半斤肉去看閨女和女婿去了。
說是親家,可是家裏沒有長輩的,都是小輩,日子過的卻是不差,女婿是家裏的老二,老大是個姑娘,今年已經二十大多,快三十歲了,還沒找婆家。
他們的父母都是紡織廠工人,說起來跟他還是工友,可是在幾個孩子還都小的時候,兩人就相繼離世了,留下四個孩子,剛十五歲的大姐為了養弟弟妹妹,頂了母親的班,成了紡織廠的女工,這一幹就是十幾年,也從一名普通的紡織廠女工,成了工會主任。女婿是頂了他爹的工作,在紡織廠當一名庫管員,可是女婿頭腦木訥,幹了十年還是庫管員。好在踏實肯幹,待人和善,日子過的不太好也不壞。
女婿的大姐是個有能為的,女兒這才結婚不到一年,在她大姑姐的運作下,就從臨時工成了正式工。家裏的小叔子也成了一名正式工,隻最小的小姑子還在上學。一家五口人,四個正式工,那日子能差到哪裏去。
這不是,在她大姑姐的提議和領導下,廠子裏集資蓋起了房子,她家直接買了一個一百多平的大房子,直接搬了進去,之前住的二十平的房子,就想賣了。
其實自家也想換個大房子,可是沒那個條件,廠裏蓋的房子,員工購買都是限額的,一個工人隻能買三十平米,他倆就兩個正式工,最多隻能買六十平,正好家裏兩個兒子,就買了兩個三十平的,一個兒子一個,讓孩子們去住,他還是住在老房子裏。
兩家離得不遠,尹誌誠走了幾分鍾就到了,他的到來受到了女婿家的熱烈歡迎。甭管啥家庭,過的再好的日子,這個年代那見了肉也是親。
說明了來意,女婿大姐一聽有人要買她家的房子,那也是沒有不樂意的,家裏的那個房子算上他們自己後搭的灶房攏共也沒超過三十平,大概二十六七平的樣子。雖然房子不大,可是那房子屬於個人所有,價格可不便宜,按照市價二十八一平,也能賣七百多塊。
像他們買廠裏的房子隻有使用權,所以便宜的很,一平才十二塊錢,家裏買了這麼大的房子才一千多,那個房子出手,剛好能將買房子欠廠裏的錢的這個窟窿堵上。
這個房子她早就想出手,一直沒碰到合適的買家,親家大叔這回是辦了件實事,給他們家解決一個大問題了,趕早不趕晚,這麼想著,蘇薑也不耽擱,既然人家誠心要買,那就盡快,事情解決了,大家也都安心。
這邊趙安寧確實是誠心想買房子的,可奈何手裏錢不夠,手裏的錢劃拉劃拉也就百十來塊錢,其中還有答應給林淑華買自行車的二十塊錢。
那邊尹誌誠一通知趙安寧看房,趙安寧犯了愁,但也沒有猶豫,成不成的先看看再說。不行先交點訂金,也是可以的。
直接去了蘇薑家的老房子,地理位置還不錯,離尹誌誠家不遠,也在紡織廠附近。房子不大,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裏邊是隔成的兩個隔間,每個隔間裏都是一個上下鋪,一看之前這家裏孩子就不少,不然不會弄成這樣的格局,不過這對趙安寧來說也剛好,她家孩子也多。
房門口一看就是自家搭的架子,裏邊支了一口大鍋,這是做飯的地方。天暖和還好,要是冷天,做飯就要遭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