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紅顏》持續在全國熱映,一直到8月末才有所降溫,票房收入創紀錄地達到八千多萬圓,創造了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跡。白小藝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超級明星,其主持的節目《關東風情》也因此大火,收視率創造鬆江電視台建台以來的最高值,堪與電視台的明牌節目《華夏綜藝》比肩,人氣指數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因為《千古紅顏》這部電影,梁子矜和李達是名利雙收,除去電影的成本及全國各地影院的運營費用和規定的利潤分成外,這部電影到現在為止已經賺到四千萬餘萬圓,這是左江在投資時所沒想到的,按照與梁子矜的合同約定,投資方哈裏波持大酒店分得二千八百多萬,梁子矜和李達分得一千二百多萬圓!
因為梁子矜與李達和京華電影製片廠有合同在先,電影所得收入中的50%將做為管理費上繳電影製片廠,雖然他們看著這筆巨額的管理費有些心痛,但不得不交,電影製片廠意外地得到了一大筆管理費,而梁子矜和李達的收入則縮水至六百萬圓。
雖然梁子矜和李達兩人隻得到了六百萬圓,但這筆錢對於他們來也無疑是天文數字,想當初,兩人為了這部電影的幾百萬圓投資到處求人裝孫子的樣子,那個張胖子隻投資兩百萬圓就一副趾高氣揚醜惡嘴臉,想想就令他們感慨萬千。
這個期間,李達的第二部了電影劇本《唐明皇與楊玉環》已經創作完成,並邀請白小藝再次出任女主角。白小藝經過慎重的考慮已經決定加盟他們地劇組,兩人對這部電影十分有信心,能夠再次達到或超越《千古紅顏》。
然而拍攝計劃報了上去後。《唐明皇與楊玉環》這部電影意外沒有列入下一年度的拍攝計劃,電影製片廠的理由很簡單,你們地計劃報晚了,下一年度的拍攝計劃已經排滿了。兩氣憤之餘找到電影廠的領導理論,領導卻不陰不陽地說:“這裏是電影製片廠。不是自由市場,什麼事情都得講究個規矩,雖然你是獲得國際大獎的導演,也不能搞特殊化。咱得按規矩來!”
梁子矜和李達也不是傻子,回去仔細一琢磨之後就想明白是怎麼回事,此領導就是當時不同意他們參加嘎納電影節的那位領導,而他們執意參加嘎納電影節又獲得了三項國際大獎,這無疑是打了他地臉,而此公又在七月末電影製片廠主要領導的調整中。成為了掌管電影製片廠的一號人物,掌握著電影製片廠的生殺大權,他們地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梁子矜和李達無奈之下就想到了自己籌資拍攝的辦法,就像《千古紅顏》一樣,不同的是他們手中現在有錢,不用求爺爺告四處找讚助商,雖然他們買別墅什麼的消耗掉一部分錢,兩人的手中還有四百多萬地現錢,不足部分他們想把左江拉過來。基本就沒什麼問題了。
當他把自籌資金拍攝這部電影的計劃報上去之後。電影製片廠同意是同意了,但是管理卻加到了70%。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上麵就一句話。拍就得交這些管理費,你們自己考慮。當時差點沒把梁子矜和李達氣得吐出血來!欺負人也沒有這麼欺負的,一氣之下兩人雙雙辭職。
梁子矜和李達當然不是頭腦一熱就辭職的,因為當初左江承諾,如果因參加嘎納電影節的事情得罪了領導,以後他們可以自己幹,左江可以出資幫助他們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正是有了左江的這個承諾和手裏有了錢,他們才毅然決然的。
然而,自己成立一個電影公司談何容易,人員、場地、拍攝和製作器材等等都需要自己解決,由於《千古紅顏》大火,隻有行和放映渠道不用擔心。《唐明皇與楊玉環》這部電影他們預算是投資八百萬,但與電影製片廠脫離關係後,沒有了電影廠地資源,費用就大幅度增加了。單是公司租用場地,購買攝像和製作器材就需要一大筆錢,算來算去沒有一千萬圓公司就沒法開張。
梁子矜和李達也是做大事之人,一切考慮明白之後兩人立即坐飛機來了鬆江,找左江談投資合作地事宜,經過《千古紅顏》的合作,左江無疑是他們最佳地合作人選。
梁子矜和李達的來訪左江並不意外,如果他們繼續在電影製片廠裏混下去無疑是埋沒了他們這樣地人才,當初在參加嘎納電影節這件事情上,左江的心裏就有了想法,如果能把他們網羅到自己公司的旗下,給白小藝成立了一家電影公司,無疑是最好的結果。
梁子矜和李達一到,左江就知道自己的這個想法即將成為現實,因為他知道他們最缺少的是什麼,陶菲忙於哈裏波特集團總部的籌建事宜沒有時間,左江和白小藝接待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