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髒腑也。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最早使用四字聯稱,則應處於《古今醫統》:“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之綱領。
用直白一點的話來說,這四診的作用分別是:望是觀察病人的發育情況、麵色、舌苔、表情等;聞是聽病人的說話聲音、咳嗽、喘息,並且嗅出病人的口臭、體臭等氣味;問是詢問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狀,以前所患過的病等;切是用手診脈或按腹部有沒有痞塊。
而唐逸通過望和聞兩個手段,並沒有發現這個中年男子有什麼大的問題。也就是說,單單從外表上看,這個中年男子完全就是一個正常人。想要知道的更多、更深,就必須要進行接下來的兩個步驟。
問,和切。
“請將你的症狀說出來,還有確切的開始出現這些症狀的時間。”
唐逸一邊說著,一邊叫來了第二個人,開始觀察他的情況。這種簡單的一心二用,對於他來說並不算是什麼難事。而當他將第二個人的情況簡單的看了一遍之後,第一個人已經將他的發病症狀,還有發病時間等等情況一五一十的都說了出來。唐逸叫第二個人說出自己的症狀,還有發病時間的時候,他已經伸出了手,開始感知第一個人身上的問題了。
有雄厚的內氣支撐,這一步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如魚得水,輕輕鬆鬆的就將每一個人身上的情況探查的一清二楚。
其實對於他來說,隻需要這一步,就能夠探知出每一個患者身體的具體情況。但是根據他的感知,這裏的三個老中醫可不是古武者。若是自己不進行初步的診斷,隻需要用切這一個手段就探查出他們身體的情況,也未免太那啥了一點,所以為了盡量低調,唐逸決定將戲做一個全套。
而就在他開始書寫第一個患者的情況的時候,那三個作為監考官身份坐在那裏的老者開始了竊竊私語。
“嘖嘖,這個小家夥的速度還真的挺快的。”
“是啊,之前的那些小子和他相比,速度簡直就像是蝸牛一樣。不過話又說回來,速度快,也並不代表他的正確率就高了。最後的成績還得要看他的正確率才行。”
另外兩個老者都是連連點頭。正如他們之前所說,他們之前監考的參賽者也有七個了,唐逸乃是第八個。這七個人的診斷速度和唐逸想必,簡直就像是螞蟻一樣。完全對十個患者都進行了診斷的人更是一個都沒有。但是至少他們能夠盡量確定他們診斷了的人的正確率。
而唐逸麼,雖然說看他的架勢能夠將所有的患者都診斷完,但正確率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算是全部做了,一個都沒對,又有什麼意義呢?
“不過……老夥計,你們看他的眼神,看上去並不相識疾病亂投醫,或者是那種性子急躁的人啊。”
第三個老者開口說道,望向唐逸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對唐逸似乎是很感興趣。
“還有,你們看他的目光,看上去充滿自信,嘿嘿,我想這個小子很可能是有真才實學的那種。唐逸,八百八十六號是麼?我記下來了。”
“老夥計,你竟然對這個家夥的評價這麼高?”
“是啊,這可不像你啊!不過你一向看人挺準確的,希望你這一次也沒有看錯吧。”
“八百六十六號,唐逸,我也記下來了。雖然從來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不過我還是相信老夥計你的眼光的。希望他能夠進入前兩百名。”
兩個患者一組,三分鍾。換算下來每一個患者唐逸隻花費了一分鍾的樣子就完成了診斷,再加上在紙上寫下患者情況的時間,每一個患者也隻花費了一分半的時間。這樣一來,僅僅是十六分鍾不到,唐逸就已經將十個患者的情況都診斷完成,並且將他對每一個患者的診斷情況都記載了下來。
“三位前輩,這裏就是我的答卷了。”
唐逸將十張紙整理了一下,然後交給了那三個站了起來的老人。
“很好!小子,你知道嗎,你是目前為止,我們見到的第一個完成了答卷的參賽選手,不過希望你的正確率也能夠很高。”
“哈哈,祝你好運小子,希望你能夠取得一個好成績。你要知道,那些獎勵可是連我們都眼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