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10章 小演員也想大膽改戲(1 / 2)

拍攝漸漸進入中後期,即使在回酒店休息的難得閑暇時間,頌詩腦海裏縈繞著的也通通是戲。啊,看來自己果真是個工作狂啊,頌詩忍不住心裏感歎。玩的時候久了便覺得空虛無趣,反而想要學習。但是學的太久又忍不住想要玩。說到底就是不能讓自己閑下來,但也不知道到底真正喜歡什麼,想做什麼。於是頌詩天真地以為找到一個真正熱愛的工作是最好的方法,這樣便可以將玩與學完美結合。不用擔心時間分配,不用害怕閑下來該幹什麼。

頌詩很感性,越來越入戲,感覺自己好像真的成為了女主人公。於是很心痛,心痛到不行。一日,在拍戲間隙,頌詩鬥膽走到導演身旁小聲說,“導演,對於這個情節,我有點自己的想法。”“您可以聽一下嗎?”“哦?”導演淡漠的眼神望了一眼。“說來聽聽”。

其實之前頌詩思忖了很久不太敢說,因為想改動情節為什麼不早說呢,起初都統籌好了。作為主演是對情節有建議權,但是現在說出來給整個劇組的工作量增大,還可能得罪人。編劇老師也不知會不會覺得自己越界了不識好歹。頌詩總是在做之前設想了很多對方的想法和可能性。對於社交徹頭徹底的自卑,生怕哪一步說錯做錯,又得罪了誰,又招致什麼後果。

這個改動的情節是靈感突顯。那個晚上,輾轉反側的時候,腦海開始不自覺地幻想情節發展。然後,突然激動地爬下床,翻出紙和筆,進行了簡單的情節進展勾畫,也可以說是分鏡腳本的雛形?

頌詩對導演說出了內心想法,覺得這個結局太悲,雖說悲劇的揭示意義更大更深刻。但頌詩內心的感性和柔軟,還是想向最後的黑暗的江底撒入一些細碎的光粒。而且頌詩想到,觀眾裏若是有類似被情感欺騙過的人,看到這樣悲傷的結局會再度深陷過往,難以自拔。禹錫畢竟展現在世人麵前的是一個樂天派。

或許原本的情節確實另辟蹊徑想扒出人類共同的弱點。可能內心深處沒有表麵那般堅強。但是這仍然違背了初衷。有些故事不說出來,自有不說的理由。不想再把傷口揭開,想留世界上的其他自己光明,是保護故事裏的每一個人。

沒想到導演意外地很能包容新思想,但是提出不能改變這一虛構情節的悲劇內核。頌詩也是這麼想的。於是又對導演說了一下後續簡單的情節改動。導演似乎對自己的想法還挺滿意。接著和整個劇組工作人員又召開了一次會議。

在會上,頌詩心裏有點戰戰兢兢,肯定有人會覺得麻煩而感到不滿。但頌詩還是鼓起勇氣真誠地向所有人闡發了自己的想法。感到驚喜的是,大多數人還是認可了自己。頌詩悄悄地環視,觀察周圍人隱藏的神情態度。編劇雖然剛開始有皺眉,後來卻也說了“還是不錯的”這樣簡單的肯定。於是這次改動被敲定並正式實施了。

已經拍好的結局戲還能用,但在後期的剪輯中會被拋棄一部分。而結局戲要補拍不少。情節變成了所謂的虐戀故事。狐狸被洗白了,但不是真正的洗白。這是為了表達女主人公的意願。頌詩在聽歌時偶然切到了《血腥愛情故事》,一首蠻喜歡的歌。歌詞也啟發了頌詩一些靈感。女主人公善良的本質讓她想給世人留一個相對體麵的結局和說辭。情節又添加了一個小演員,飾演少女和狐狸的孩子。

頌詩認為這個輔助性角色的添加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個孩子身上承載了複雜的事物。一方麵,這個孩子或許會被不少人當作悲劇,他就不應該誕生。他承載了父母的風流軼事和流言蜚語。但是這個孩子並不會像世人假定的那樣帶有偏見地成長,他可以成長地很美好很堅強很茁壯。並且,反過來,少女雖可能對孩子心存內疚,因為不小心給他帶來了無妄之災。但是,她也被孩子治愈了,孩子沒有生自己的氣,埋怨自己,反而很包容理解。

且孩子的角色更為情節起到了一個關鍵性的作用:為少女沉冤昭雪。雖狐狸在世人眼裏不再那麼邪惡,並不是本身不再邪惡。其實到最結局的部分,頌詩一開始的想法還是讓少女沉入江底。但是,突然誕生了一個孩子的角色,不舍得刪去,便隨之不知不覺改變了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