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別誤會,並沒有人身體不舒服,這個聲音是qq好友上線的提示音。不知道現在是否還有人在用qq,但是這個社交軟件,曾經是我們每天必須登錄的一款。時隔多年,qq依然在我的手機裏,隻不過曆經歲月的沉澱,它再也不是我的社交軟件。也許偶爾用它辦公,也許隻是打開它看看曾經的好友是否還在,畢竟是陪伴了我整個青春的東西,就此扔掉實在有些不舍得。
qq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曾經的那個時間裏,這款軟件給了我們很多歡樂。還記得那個時候,誰的qq號上麵美女多,是男生最值得炫耀的資本,相互聊天之間,總是帶著無法壓抑的得意之色。也許今天看來有些好笑,但是不可否認,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在特定的場景裏,那些都是自己最寶貴的財富。對於那些遺失的美好,不允許別人置疑,即使有些犯二,但依然被我們小心地珍藏在心底,它,被我們稱作青春。
在當時的環境裏,沒有那麼多的輔助工具,人與人交往除了麵對麵以外,就隻剩下寫信。需要說明的是,手機當時已經很普及,隻是對於一些尚未有經濟來源的青年人或是學生來說,還是比較稀缺的設備。那時的少年少女想要認識其他學校的人,隻有通過qq這個頻道,記得在年輕人中,最流行的一個詞語就是“筆友”。一提起這個詞語,我內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了微笑,它離我那麼遠,卻又那麼近。
qq賬號是有等級的,一顆星星是一級,一級的賬號最好達成,隻要在線一個星期左右,在你的頭像下麵,就會顯示一顆黃色的星星。以後每升一級,所花費的時間就越多。四顆星星可以變成一個月亮,四個月亮可以變成一個太陽。大家都說四個太陽之上還有等級圖標,但是我至今沒有達到。
當時如果你充值十元錢,就可以成為會員,那麼你的qq賬號將24小時在線,這樣可以將等級快速提升上去。這是風靡一時的活動,如果有人頭像下邊“vip”的小圖標被點亮,我們都會嫉妒地稱呼他為“土豪”。直到後期qq公司不知道怎麼想的,改了一下機製,每天最多享受兩個小時的在線經驗(不確定是否是傳言,但當時在我們那個年代裏,大家都深信不疑。),這股熱潮才漸漸退去。至於現在是怎樣的情況,已經不太知曉了,好久沒有關注過這個軟件了。
每次去網吧,都會在有限的時間裏設置我的qq空間。當時的空間主題,最流行的兩個元素是“非主流”和“葬愛”係列。老實說盡管它們很流行,但我從內心中不喜歡,它們兩個有個共同點,都是以黑色為主要格調,設置完以後,qq空間顯得神秘很酷,配上當時比較傷感的流行歌曲,讓人有種深入人心的視覺衝擊感,但是也顯得很壓抑。
如果誰的空間內是那種係統默認的天然藍,雖然不至於遭到恥笑,但是從大家鄙視的眼神裏,就可以讀懂“你已經落伍了”。為了符合潮流,我也喜歡裝飾自己的空間,記得好像是一款以高貴紫為主要背景的主題,音樂我換成了輕音樂,聲音舒緩悠揚,我很很喜歡。就因為這首輕音樂,曾經一度被朋友嘲笑,說我是大叔級別的。
手機尚未在學生時期普及,何況是電腦?利用空閑時間去網吧坐坐(需要說明的是本書出現的所有人物當時都已經成年),登錄qq賬號,看看誰在線,如果沒有就搜索好友,添加新人。對於我們男生而言,搜索條件永遠是那麼幾項:第一是女孩,第二是在線,第三是年齡段,第四是登錄地點。
女孩兒,這個自然不用說,青春期的少男總是渴望異性的關注,偏偏這個時候的他們情竇初開,懵懵懂懂。想要獲得女生的青睞,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大男子主義,很羞澀也很固執。也許身邊的人太過熟悉,所以不好意思開口表達自己的喜歡,他們將目光放在了網絡上,希望在上麵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人,一起聊聊天。交流一下課程和學習心得,但是這種情況真的很少,反正我從來沒有做過,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吐槽老師,說說學校裏發生的趣事,要麼就是吐槽一下同學等等。
在線,平時上網吧的時間太少了,主要也是因為沒有錢,網吧是一元錢每小時,在當時的條件下,一元錢對我們很多人說已經是不菲的消費了。很多時候為了上網,都是從自己的餐費裏克扣出來的錢,積攢了一個星期後,去網吧消費幾個小時。一瓶三元的可樂,一桶五元的泡麵,一包五元的香煙,一個本子和一支筆,這就是我們上網的標配。不能天天泡在網吧裏,那就隻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將利益最大化,所以選擇在線的人交流,是為了彼此留下信息,方便與以後信件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