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尹元朗這次在任上績優,官場中有嶽家打點,元朗此人又謙遜有禮,頗有謙謙君子的美名在外,加上他斷案果決,少有冤假錯案,深得民心,遂在揚州連任三年,依照朝廷慣例,若連上兩任且兩任績優則可名正言順的把官職升上個半級,若聖上賞識升上一級也是有希望的。
元朗給京城家中去了書信,說了連任一事。尹府老太爺在回信裏也說了許多。
大概意思如下:
元朗,你和你媳婦在那邊過的不錯老父都知道了,現在家裏有這麼幾件事我得知會你一聲,你大哥從軍時腿上受傷,當時被個農戶救了,在人家裏養傷許久,與那家姑娘處的不錯,你爹我決定問問這家農戶願不願意結親。還有你弟弟元朔,這小子過了鄉試,這會試卻屢次不中,如今年齡不小了,不能再拖了,我決定給他找個姑娘趕緊辦了。這事你也不用麻煩了,我托你老丈人幫忙,找了個武將家的小姐,因丁憂錯過了年紀,原定的人家也著急操辦,所以就作罷了,這就便宜了你弟弟,人家聽說你弟弟過了鄉試,也是願意的,不日我就準備給他們辦事了,好在咱家還有點地方,你們能在揚州呆著也不錯,反正家裏地方也不大。等老大老三都辦完,你四弟弟也差不多要辦事了,雖為商賈,但是你弟弟好歹也看過幾年書,我盡可量的給他弄個好人家的閨女你也別費心了。總之你前一段時間給家裏寄的錢都收到了,如果還有的話再整點也是可以的。在揚州能呆著就別回來了,好好當官,好好教育下一代,你爹和你娘都不錯,聽說你又多了兩個孩子,整的挺好,就說到這了。
尹元朗讀畢,連連揉著太陽穴,信息量太大了,有點扛不住。遂與童氏商量,置辦些產業,田莊,家中開銷可是變大了,這些年攢的這點銀子要趕緊投資,早投資早回報不是?
這夫妻二人便開始投入不斷振興老尹家的工作中,且樂此不疲。童氏在京城本就有鋪子店麵和田莊,隨便提出些銀子來,再加上老爺的俸祿,在揚州也逐漸開始置產,鋪麵位置都不錯,借職務之便還有尹家老四的能耐,也經常在揚州和京城互通有無,生意風生水起。在揚州鄉下也買下了幾千畝的田莊,從童府要來靠譜的管事直接接管起來,納佃農,夥計,擬定每年每戶上交的糧食。數量剛剛好,既不會讓佃農為衣食犯愁,也不會讓他們都變成地主老爺,童氏甚為得意。
尹元朗則在官場上更加賣力,爭取混個更好的風評,以後走到哪裏也容易些。無論是看公文還是斷案,尹元朗更是萬分用心了,在任上也結交了許多誌同道合的高門望族。
如此一來,尹家邁向興旺才算是真的步入正軌。
再看尹元朗的幾個兒女:
大少爺尹昭,時年八歲,如今讀書讀的有模有樣,先生每每都會讚歎,頗有老爺的才氣,小小年紀一副大人模樣。
二少爺尹暉,時年七歲,隨大少爺一同讀書,年齡差了大半年,性子截然不同,先生對他的評價是:心思不在讀書上。
三小姐尹晶,六歲,得尹元朗喜愛,因其母懇求,童夫人也替姑娘們尋了師父認字讀書,隻不像少爺們要從四書五經開始,女孩們的功課是,識字,練字,三字經,女則,女訓,待這些都學完了,童氏才考慮讓姑娘們學些其他。
四小姐尹晴,四歲,與三小姐一同上著姑娘的課,每日認字描紅,也是有點樣子了,隻不過年歲太小,先生教的三字經還好,到了女則與女訓就基本聽不懂了(裝的)。
五少爺尹晗,兩歲,說話和走路都很順利,對奶娘的需求日益減少,最近迷上了雨兒的絹花。
六小姐尹昕,一歲,成功的遺傳了她母親邱姨娘來自南方女子的秀麗,白皙,睫毛還挺長的,下麵長出了幾顆牙,不太規則,不過現在看來問題不大。
(以上就是府中各個少爺小姐的狀況,莫說尹元朗了,就連筆者本人都覺得這個貨命中率有些高,以後我定讓他多加收斂。)
次年中秋,老爺又收到了老太爺的來信,大意說是家中事宜皆已妥當,切勿掛念,一切都好。元勝身子不便,他娶的女子姓張,正是那農戶之女,如今二人日日黏在一起,且元勝每天在張氏的攙扶下還能起來走兩步。
元朔娶了當朝衛將軍的嫡三女,隻是這衛氏頗有將門虎女之風,日日蹙著元朔讀書上進,看來考中也是指日可待。
老四元有數月就能與你們見上一麵,如今他也剛完婚,娶的是當初他學徒師父的閨女,如今他師父直接將產業交給他打點了,自己落得清閑,每天出來逗鳥。
我們這邊動作這麼快,你們兩口子也努努力,在外頭好好做官,好好教育子女。好在咱家沒有閨女需要嫁妝,老父看見你們有時也頓感自慚形穢,見老三日夜用功,想想自己還不如他啊。
行了,你娘又來墨跡了,告辭告辭……
元朗讀畢,又一次揉起了太陽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