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流水,正月飛逝而過,二月轉瞬已到縣試拉開了帷幕。
餘家上上下下都為此忙碌的準備著,要知道為了這個考試,家裏可準備了足足十兩銀子,給夫子的節禮,給這個時候應餘四叔的邀請,餘霖提前幾天住到了沈家,熟悉縣城的環境。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現在就是檢驗餘霖的讀書時,也是他科舉的開端。其實按餘霖還未滿十四的這年紀,現在下場還早了一點,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隻有早一點見到成果,才能有這種舉全家之力供養一個讀書人的勇氣。
餘霖在縣城的情況大家不知曉,家裏上上下下卻都開始忌諱各種吉與否的言行語和行為,小輩的幾個不許說什麼“落”“不中”“白費”等字眼,女性中餘老太和李氏開始燒香拜佛,從文曲星、魁首星、文昌帝君到文殊菩薩等帶有文字的星宿菩薩,最後甚至各種大小寺廟道觀,漫天神佛都求一個遍。
轉眼到二月末尾,餘霖從縣城回來,大家拉著他,既是關心又是好奇縣城和科舉的事宜。
“霖哥科舉難不難呢?在縣城住的可還習慣,有沒有吃好睡好?”
“考試見著縣太爺沒有呢?縣太爺威嚴嗎?”
“霖哥你可有把握中個秀才?”
“爺,奶,先讓我哥喝口水吧,哥才到家都還沒來得及坐下呢。”餘馨兒看此情況,趕緊上來解圍。“具體情況可以聽哥哥一個一個說,這樣子圍起來,說了大家也聽不清楚。”
“對對對,三妮提醒了我,霖哥,奶給你留的還有好幾個雞蛋呢,現在就給你去煮了,好好補補身體,讀書廢腦。”餘老太說罷跑廚房給餘霖煮荷包蛋去了。
“爺,奶,爹娘,你們都先歇著吧,這才啥時候,我還不餓。”餘霖趕緊製止大家的忙活和熱情。
縣試考了五場,是由本縣知縣主持的,隻是縣試人太多,我並沒有看清知縣的模樣,隱約是一位身有六尺高,麵有短須的白麵中年男子,倒也不是太過威嚴,到有幾分和藹可親。
縣試考了五天,是逐漸篩選淘汰考生的。第一場考試考寫作四書文二篇,然後做一首詩。這場考試取的人比較多。隻要是文章通順,書寫好的就可以。第二場為初覆,第三場是再覆,第四場,第五場場則為連覆。考試內容也是做文章以及做詩或者默寫孝經,聖諭廣訓,四書五經的內容等,本朝首開先河考了一些農業以及術算有關的知識,聽說以後速算等的知識比例還會增加。
每場考試逐漸減少錄取的人數,考完後就發案,前幾次拿中了的人的考號排成圓形,稱為團案,最後一場用長桌來擺放錄取人的姓名籍貫等,稱為長案。隻考到最後的才能稱為童生,童生才是有資格去府城進行考秀才的。
孫兒僥幸中了第二十七名,隻是縣試結束後,還有府試後還有院試。夫子的意見是孫兒趁年輕時先去嚐試嚐試,不求一次就能夠考到秀才功名,多去見一見州府的情況,看一看考試的內容也是好的。隻是這樣一來又會增加家裏的負擔,上一次縣試就給交了老師交了三兩銀子的具保,這還是因為夫子就是廩生,我們才能少交二兩,一路車旅資費,同窗間的請客吃喝花用又用了二兩,這還是在四叔家住省了一筆住宿費的情況。還剩五兩銀子,隻是要到府城進行府試,府試四月中旬就開始了,但這次考試需要兩名廩生做保,已經找了他的同窗好友幫忙,隻是那保費就沒有商量了,所以這次考試恐怕十兩銀子就不太夠了。
聽到這話於二郎夫妻就沉默了,哪知道考試這麼花錢呀!家裏大伯還不知什麼意見,但餘老頭卻斬釘截鐵道“這有什麼,隻要你肯努力我們砸鍋賣鐵也要讓你去考。更何況家裏還有點積蓄,你們兄弟兩隻要考得上我老頭子就一定支持,比起你們的前途這一點考試費用算什麼呢。”
“那哥哥考完府試又稱什麼呢?”餘鬆趕緊問道。
“考過府試依舊是童生,隻有院試考中了才能稱為秀才。院試才是科舉考試的第一步,才邁進科舉的門檻。二縣試、府試是給院試篩選人才的,隻要不是太笨,考個童生是沒有問題的。當然,這話可不能拿出去亂說,要不的得罪多少讀書人。”
“乖乖,考個試門道這麼多啊,考來考去都累死了,不過考上了最次也可以開一個私塾,就可以收束脩回本了。”大伯娘陳氏計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