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香港告白(1 / 3)

中國香港。

來過無數次的香港國際機場,今天怎麼變得有點不一樣了。可能是因為今天,她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定了吧。

精致的淡妝,身穿maxmara的風衣,如果不是踩著14cm厘米的“恨天高”,或許沒人會注意這個剛從日均人流量數萬的香港國際機場走出來的女生。的確,陳思語不是香港機場來來往往的這些人中間最顯眼的一個,如今的她,說不上實現財務自由,走上人生巔峰,卻也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家人眼裏身無分文還有些讓人瞧不起的可憐的“北漂”。

現在的她,工作體麵,也有自己的生活,有幾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北京的這些年,她早已把北京這座在外人眼裏金光閃閃的城市當成自己內心最深的歸宿。在外地人眼裏,或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甚至香港這樣的城市,節奏太快,壓力太大,物價極高,適合工作但不宜居,即使是特別特別優秀的人,在這些人才濟濟的大城市打拚,也是壓力重重。

在一個領域做不到絕對的不可替代性,又沒有過硬的背景人脈的普通人,是根本無法在這樣的高壓大城市好好生活下去的。然而,對她來說,過去的10多年,超負荷的工作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她說她喜歡北京,喜歡在這座城市生活工作,是因為一份情懷。她也總是和女閨蜜周鑫說,北京是一座你待的時間長了覺得也就這樣,但離開的時間久了,你一定會特別想念它的城市。

“搞不懂你們文藝青年的那些情懷,有這點時間,我還不如多跑幾趟業務搞定幾個客戶,到手的提成總是最實在的,人民幣才是我的最愛”,周鑫總是這樣打趣的說到。

每每聽到周鑫這樣的說辭,思語也會感慨,周鑫同學天生就是做銷售的料,三句話不離自己的“本行”。周鑫說的也對,多掙點錢才實在,至少不用在gui和高仿之間糾結哪個更便宜。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真理,思語是明白的。但如果隻是為了掙錢,未免也太庸俗了。

10多年前,她沒日沒夜的學習,努力考到北京的著名的傳媒學府——北京傳媒大學(北傳)讀研,畢業後又不顧所有家裏人的反對,毅然決然留在北京,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座城市,有她願意費勁此生所有的力氣,都要去追隨的愛人。

她身邊不少朋友都知道,她有一個喜歡了很多年的人,但除了最要好的那幾個朋友,她身邊鮮有人知她那些深埋心底的事。這麼多年,她已經記不清楚,這是第幾次從北京飛到香港,不過3個多小時的旅程,怎麼好像走了30年。

這些年,她雖然定居在北京,工作也在北京,但每年年也總有需要跟著老板走南闖北的出差的時候,到過無數的城市,也多是為了公事。旅遊休假對她而言,太過奢侈。不是她要把自己變成“工作狂”,也不是真的就那麼喜歡把工作當成生活的全部,是因為她明白,要在北京這樣人才濟濟的大城市站穩腳跟,要讓她愛的人看得到她為他做的一切,她要付出的,是異於常人數百萬倍的艱辛。

多年前,那麼多人不理解她為何要放棄家裏的爸媽安排的體麵高薪的體製內工作,孤身一人來到人生地不熟的首都北京。對這樣的言論,思語起初還會爭辯兩句,後來她也厭煩了去解釋。很早以前,家裏和她關係最好的哥哥就告訴過她,這個世界上,不懂你的人,你何必解釋。也對,解釋半天除了自討沒趣,毫無意義。價值觀層麵的問題,從來就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那時候,甚至更早一些年,她就明白,自己想要的一切,隻有北京能給她,那裏有她喜歡的大學,喜歡的工作,還有喜歡的人。隻是當時的她不曾想到,當年一個任性的決定,竟然會徹底的改寫她往後10餘年的人生軌跡。

她甚至覺得,如果當年她真的妥協了,選擇了服從家裏的安排,或許現在她已然結婚生子,過著再正常不過的柴米油鹽的婚姻生活,也許過得也會不差,但這輩子,都不會和她心裏的愛了那多年的那個人再有半點交集。是該慶幸自己當年的任性,讓她跳出了她不喜歡的圈子,還是該後悔自己“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執著,導致現在的她依然孑然一身。10多年前碩士畢業,到今天能夠在一家即將上市的傳媒公司做到創意總監的位置,她怕是這輩子都沒想過,劇本的走向是這樣的。

最新消息:“業內大名鼎鼎的星晨文化娛樂集團將於北京時間9月10日上午11:00在港交所隆重上市!”劃開手機上的推送,心情似乎有些複雜,說點什麼吧,她今天真的很開心。

在星晨工作快6年了,從專員晉升到總監,成為公司中層的一員,她親眼見證著星晨,從一個隻有300來人的普通創業公司發展成業內頂尖的明星企業,再到成功上市,她的眼光果然不錯,思語也更加確定,這20多年,她沒有愛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