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近,雨後初晴的清晨。寶鼎宗中峰那蜿蜒起伏的山路上有一個小小的身影正貼著圍欄一側往下走,看他年齡約摸七八歲,長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兩側腮幫鼓鼓的帶著些娃娃肥。小道童熱情的跟一批批趁著端午前到朱雀峰拜天台祈願的香客們打著招呼。
大批大批的香客每年端午前都會攜帶著祭天的禮器,一大早自寶鼎山的中峰的山腳處開始登山。攀至半山處再登上中峰連接朱雀峰的靈氣長橋,轉行至朱雀峰拜天台祈願。
絡繹不絕的人們在天不亮時就開始登山,一步一步登上朱雀峰拜天台,等添了香火錢後在拜天台上請香敬香,再請山上的仙師給那些帶上山的禮器啟靈開光。等仙師幫忙啟靈開光後,香客們再將這些禮器收好帶回家,在端午那天以禮敬天,自己的祈願內容也會借助禮器上達天聽。
在登山的人群中,有錦衣華服的男香客、有雍容華貴的女香客,隻從衣著上就可看出這些香客們非富即貴,隻有少數貧民裝束的香客摻雜其中,看來想要爭頭香,顯然是需要心誠且財源廣的。
這小道童在他們身邊穿梭,一攜家帶口的男香客引起了他的注意,那香客年紀稍大,約五十出頭,看他一身錦服,想來也是富戶出身。
這時男香客正彎下腰,用手指了指迎麵而來的小道童,跟由其體態豐腴的夫人領著的稚子耳邊寵溺的說起了什麼。
隨行的丫鬟婢女們則是圍繞在那位富家小公子和大夫人身邊,及時附和著自家老爺的言語。看到小道童向她們招手後,紛紛掩麵而笑,也招手回應著小道童。這時那一臉威儀的大夫人掃了她們一眼,婢女們連忙低頭放下了手,跟那豐腴的婦人施禮道歉。
小道童側耳聽那男香客言語:釗兒啊,寶鼎宗是一個以煉丹製藥為本的宗門,宗門傳承近千年,山上五峰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和祖峰寶鼎山中峰……
那男香客說起這寶鼎宗,那是如數家珍一般。每每說到激動處,已經有些泛白的胡須隨著口型開合一起一落,透著點滑稽。小道童和他身邊聚精會神的兒子一般聽的津津有味兒,頻頻點著頭。
又聽那男香客說:釗兒,寶鼎宗每十年在端午宗門慶典之時都會大開宗門,收取凡俗三到十二歲的稚童為弟子。而寶鼎宗門規規定每十年招收一批外門弟子,每批招收弟子不超過一千人,每招收三批弟子為一代,每代弟子近三千人。
三十年一代弟子,可以盡量避免父子為同代弟子,造成稱謂尷尬的問題。在寶鼎宗長幼尊卑並不是由修行境界決定,寶鼎宗弟子門人向來尊師重道,絕對不會出現弟子境界提升超越師父,師父反過來了稱呼弟子為師叔的情況發生。而你即將成為第三十三代招收的第三批弟子。
這寶鼎宗已延續將近千年,各類奇人異事屢見不鮮,你看那與你年齡相仿的小道童,他可能就是那種由宗門長老等高人外出曆練途中遇到與自己有師徒緣分的稚童,早早被帶到山上修行的。看他這腳力,怕是已經修行了幾年歲月,應該已經步入了凝氣期多時。
希望我兒拜入寶鼎宗後,不要自持資質遠超常人,便好高騖遠,牢記為父今日所言,知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我兒資質,如果被某位長老大能瞧上了眼,收為親傳弟子,那是再好不過。
不過無論如何,釗兒你一定要潛心修行,不要落了我盧家名聲,辜負了為父和你大娘的培養和期望,好為我盧家光耀門楣。
看那老香客模樣,顯然已經早早請高人推演勘驗過了他那兒子的資質,而且資質必然不錯,不然他也不會對自己那幼子能順利拜入寶鼎宗已經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