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楊歡並不覺得驚訝,因為這一整套都是寶貝,用過的人都說好。
不說別的,貝爾薩就不用說了,他到京城國恩是幹技術總監的,可卻對聖徒的這一套是念念不忘,圖赫爾、西蒙尼、克洛普、羅納德·科曼,這一群家夥們用慣了之後,一旦離開了,保證他們個個都難以適應。
合上了這一份計劃書後,楊歡掃了一眼貝爾薩,後者也看完了,點了點頭。
師徒歸師徒,貝爾薩是技術總監,也得為自己的職業考慮。
再說了,他跟歡少爺的關係也同樣密切,過去多年來所建立起來的合作與信任,可不是開玩笑的,尤其是歡少爺對他的那一份知遇之恩。
“OK,毛利西奧,我非常認同你的訓練計劃,尤其是訓練強度,但我想說的是,隊內有幾名老將,到時候你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波切蒂諾點頭表示明白。
每一支球隊都有每一支球隊的特殊情況,作為主教練,他隻能是遷就。
而且現在這種情況,球隊更新換代之後,很需要有包括許雲龍、周廷等老將們的坐鎮,來幫助新帥和新管理層穩定軍心。
如果連這種小事都搞不定,那波切蒂諾幹脆也別混了。
楊歡則是覺得,高強度的訓練未必是壞事。
很多人都覺得,國內足球水平不高,是因為球員實力不夠,但真的是如此嗎?
如果是要對比梅西這樣的大牌巨星,那是肯定的,全世界就一個梅西,就一個伊布拉希莫維奇,能比嗎?
可如果是要對比歐洲五大聯賽主流的職業球員的話,那就不是球員的實力不夠。
那是什麼原因呢?
球員的整體意識不夠!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說在歐洲,十一個人組成的球隊,通過合理的戰術與團隊配合協作,能夠在球場上發揮出十一個人,甚至更多人的效果的話,那麼在國內,因為在這一方麵的鬆散,別說發揮出十一個人了,就算是八個人的效果都未必發揮得出來。
縱觀中國球員的留洋史,幾乎所有失敗的案例都不是因為球員個人能力不夠,而是因為跟團隊配合不起來,融不入集體作戰中去,無法成為球隊的一部分。
在這種情況,歐洲教練的做法是,寧願選擇一名個人能力較弱,但卻能夠融入球隊整體的球員,也不願意讓這名球員破壞了球隊的整體性。
所以,很多球迷以為,中國球員留洋最大的問題是個人能力不足,實際上是錯的。
真正的問題在於球員的戰術意識和團隊配合意識不夠。
波切蒂諾所提出的,想要加強平時的訓練強度,楊歡是非常支持的。
球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往往是要靠平時訓練來積累的。
他之所以選擇波切蒂諾和貝爾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符合最先進的戰術發展趨勢,他們堅決貫徹整體性足球,堅持團隊作戰。
至於說什麼,國內球員能不能夠理解主教練的戰術理念?
楊歡一點都不擔心。
真正有能耐的人,往往能夠把一些非常高深的理論講述得深入淺出。
所以,球員能不能夠理解,這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你這名主教練有沒有幹貨?
楊歡相信,貝爾薩的幹貨足夠多,波切蒂諾也不差。
“歡少爺,不知道我能不能提出一個建議?”波切蒂諾看著楊歡,眼神裏帶著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