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明珠暗投(2 / 3)

可誰都知道,這是在鑽空子,因為這幾個德國雇員能表決什麼?

所有的一切還不都是背後的資本方在說了算?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比利時富豪羅蘭德·杜查特萊特收購卡爾蔡司耶拿的交易裏麵。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但凡是規則,都會有漏洞。

在這裏,就必須要再提到德國足協的態度,以及所謂五十加一政策的由來。

德甲的足球俱樂部跟西甲聯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最早都普遍采用會員製。

但是,在進入了九十年代以後,隨著電視轉播的盛行,足球經濟高速發展,而博斯曼法案的出現,導致球員流動性增加,轉會頻繁。

在這種情況下,會員製所帶來的腐敗,以及效率低下問題,限製住了德甲球隊的發展。

可以說,現在的漢堡,幾乎就是九十年代德甲球隊的樣板。

財政收入不錯,可球隊卻競爭發乏力,還深陷債務危機,甚至連足球最重要的基礎,也就是青訓,都做得相當糟糕。

幾乎可以說,當時的整個德國職業足球聯賽,都是這個樣子。

所以那些年,德國足球幾乎沒出現過什麼好的青訓苗子,直接導致了德國人才斷層。

九四年世界杯,德國止步於八強淘汰賽,輸給了保加利亞。

雖然在九六年德國憑借著克林斯曼、比埃爾霍夫等人,上演了最後的輝煌,奪得了歐洲杯,但很快就在九八年的世界杯八強淘汰賽,零比三慘敗給了克羅地亞。

而到了兩千年歐洲杯,德國隊更是在小組賽排名墊底,一平兩負,尤其是輸給英格蘭,和零比三輸給葡萄牙,更是被德國足壇視為恥辱。

因此,這才讓德國上下,下定了決心,拉響了一場浩浩蕩蕩的足球青訓改革。

但跟青訓改革相匹配的,就是俱樂部改製。

所有人都意識到,會員製已經不可能在適應當下的職業足壇了。

西甲除了皇家馬德裏、巴塞羅那和畢爾巴鄂競技外,其他球隊統統完成了改製。

而德國足協則是相對比較穩健,采用了五十加一政策,允許俱樂部賣掉股份,保留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表決權,算是一種比較折中的方式。

所以,多特蒙德在二零零零年上市,拜仁慕尼黑也接連賣股份給了奧迪和阿迪達斯。

反倒是像漢堡,因為財政收入寬裕,卻反而還是保留住了那一套類似於會員製的經營管理模式,這也就造成了最近這十幾年來,漢堡每況愈下的根源。

“收支平衡的財政政策,導致所有球隊都隻能鎖緊銀根,賺多少錢,花多少錢,這固然保證了聯賽的財政健康運作,但同時也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

說到這裏,楊歡主動揭開了謎題,“那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甚至久而久之,中下遊球隊會因此而喪失掉進取心。”

這並不難理解。

就好象拜仁慕尼黑和漢堡。

拜仁慕尼黑每年的財政收入高達四個多億,能夠保證他們開出全德甲沒有任何一支球隊開得出來的高昂薪水,引進德甲最優秀的球員,甚至引進歐洲最出色的巨星,保證他們在德甲的統治力,在歐洲足壇的競爭力。

但漢堡可以嗎?

一個哈維·馬丁內斯就多少錢了?

漢堡能買嗎?又買得到嗎?

再想想,當拜仁慕尼黑將整個德甲聯賽當作是自己的球員加工廠,並且在歐洲足壇大展拳腳,通過出色的管理,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財政收入,其他的德甲球隊都難以望其項背,久而久之,誰還有雄心壯誌要去跟他們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