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不是東北的城市,陳處安講到吃黏米飯的情節時,娘倆都很好奇。
誰也沒見過這種奇怪的粥,具是一臉認真的聽著。
“那時候她夢到了一條類似於黃皮子的東西在她麵前晃來晃去,這是我奶奶的原話,怎麼趕都趕不走,正當她生氣想撿石頭丟它的時候,她被一陣敲門聲給吵醒了。”
“……”
“據我奶奶的回憶,那個賊不是本村的人,因為大家都不認識。他看上去大概40左右歲,臉尖的出奇,留著像耗子一樣的小胡子,一件破破爛爛的棉襖裹在身上,賊溜溜的小眼睛四處打探著。”
“……”
很快,陳處安就講述到了毛賊盜竊被抓,被爺爺用黏米飯灌進胃裏燙死的情節。
年輕少婦已經聽入迷了,一向自詡為膽子很大的熊孩子鄒文軒,則是小臉煞白的裹緊了被子。
如果不是媽媽在身邊陪著,他一定會哭著跑出臥室。
但哪怕如此,也依舊是被嚇的不輕。
陳處安的語速這時開始加快了,劇情也漸入佳境。
當講到第二章房子外麵有一群人跪地哭喪時,屋子裏的溫度都仿佛下降了幾分。
年輕少婦是個成年人,平時膽子也大,還算好一點。
而熊孩子就不一樣了,哪怕再怎麼頑皮淘氣,也終究是個不滿十歲的孩子。
此時嚇的渾身發抖,把腦袋藏進被子裏,隻露出一對小眼睛,同時雙手高高的舉過頭頂,弱小又無助的哭道:
“我投降了媽媽!我這就乖乖睡覺,保證以後再也不偷玩手機了,你別放鬼故事嚇我了!嗚嗚嗚……”
鄒文軒還以為是媽媽發現了他半夜偷玩手機,才故意播放恐怖故事懲罰他的。
不然怎麼解釋平時播放睡前故事之後,媽媽都會替他關燈再離開房間,而今天卻一直陪著他呢?
肯定是想要看他被嚇哭的樣子,這是在故意懲罰他!
熊孩子實在是嚇得不輕,一口氣的把事情全招了。
鄒媽媽聽到後先是一愣,緊接著怒氣值迅速上升。
“從今天開始,手機沒收!”
鄒媽媽臉色嚴肅的起身,她知道今天的睡前故事沒有再聽下去的必要了。
將床頭播放廣播的手機收回後,直接閉燈關門離開了臥室。
手機鎖屏了,但APP軟件還在運行,陳處安的低沉聲音徐徐傳出,鄒媽媽坐回沙發上後,也沒有去關閉。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今天的電台廣播出了問題,竟然開始播放鬼故事。
但別說,這個故事還挺有意思的……
鄒媽媽有點聽上癮了,她盤腿坐在沙發上,電視也不看了。
一邊聽廣播,一邊截圖發到朋友圈,並配字道:
“今天電台不知道為啥播放起了恐怖故事,把我家熊孩子嚇的不輕,還以為我在懲罰他,把自己的小秘密全抖出來了,真沒想到聽廣播還能聽出意外收獲【捂臉笑】【捂臉笑】。”
在搭配的截圖上,是APP的播放頁麵,上麵寫滿了廣播節目的信息,包括具體頻道、調率等等。
發朋友圈是現代人的一種解壓方式,記錄日常生活、或者吐槽與分享碰到的趣事,這是很正常的。
但問題就在於,鄒媽媽不是一個簡單的寶媽,她還是個微商……
通訊錄好友達到上限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