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千載難遇的巧合(2 / 2)

而每次在學校呆的那短暫時間裏,及其巧合的是這段時間裏竟然都沒有遇到劉雪瑩的語文課,所以其他的課蘇陽都聽過,唯獨語文沒聽過,若不是劉雪瑩值班主任,可能蘇陽到現在都會沒見過語文老師,這種巧合,也是在這一刻蘇陽才反應過來。

等到上課之後,劉雪瑩站在講台上,自信的看了所有人一下,這才笑著說道:“再有一周就是中秋節了,每年的中秋節都是團圓的日子,吃月餅、賞月、吟詩作對等等,都是咱們帝國自古以來的傳統,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個日子是帝國最重要的一個團圓日,咱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詞正好就是講中秋節的。”

蘇陽聽到這裏心底忽然就起了一種不好的感覺,再結合著劉雪瑩剛才看見他的時候那似笑非笑的眼神,心底一下子就有了一個模糊的想法。

劉雪瑩卻不管蘇陽在想什麼,而是翻開手中的教案,繼續說道:“咱們帝國五千年的曆史,兩千年的封建皇朝,誕生的關於中秋的詩詞數不勝數,其中經典絕不在少數,但是在我看來最經典的莫過於這一首詞,這也是帝國現今很多老專家學者一致的認可。”

“這首詞現世的時間也不長,還不足一年,現世也非常曲折,若非巧合,可能作者也不會寫這首詞,但是不管怎麼樣,這首傳承千古的佳作現世了,在現世的那一刻,就被無數人喜歡,讓無數人感動,也在兩個月後就通過教育部的審核,被編入了高二年級的新版教材裏麵,這首詞是什麼呢?我想大家都知道了吧。”劉雪瑩笑盈盈的說道。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所有的同學這時候也都反應了過來,齊聲喊道,同時不少人都轉過了頭,齊刷刷的看向了一臉苦笑的坐在最後的蘇陽。

“不錯,正是這首詞,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我國現代著名小說家、編劇、文學家、詩人蘇陽先生的作品,這首詞以月起興,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反映執著人生,下片表現善處人生。落筆瀟灑,舒卷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需要慢慢品味,是一首回味無窮的佳作。”劉雪瑩看著手裏的教案,臉上掛著似笑非笑的表情講著。

台下的同學們也是表情古怪,想笑又不敢笑,卻還要裝作認真聽課的樣子,難受的要死,尤其是坐在蘇陽身邊的魏弘毅和吳飛兩人,這兩人能夠清楚的看見蘇陽的表情,再加上台上劉雪瑩的表情,而他們又坐在作者本人的旁邊,這種奇異的感覺,簡直、簡直無法形容,這樣的經曆也絕對是千載難得一見的,最起碼蘇陽前世沒見過,也沒聽過這種事情。

最鬱悶時劉雪瑩這時候講到了作者的生平,這也是每首古詩詞必須要講的一個階段,因為這個也是考試的重點,所以蘇陽滿臉無奈苦笑的聽著:“蘇陽先生出生於一九八零年,現年十七歲,家鄉並州省鹽湖市,現正求學於鹽湖一中重點高中,他是.”

蘇陽苦笑著捂著臉,趴在桌子上,這種感覺非常奇異,不知道該說是好受呢還是難受,或者該用萬般滋味在心頭來形容,劉雪瑩也是一般地感覺,她也沒想到這麼巧,因為自從做了蘇陽的班主任,就從沒在她的課堂上見過蘇陽一次,他也就不由得把蘇陽給忘了,卻沒想到等他上到了這節課,這麼巧的蘇陽就來聽課了,這個巧合已經不知道怎麼形容了,所以她的表情才這麼奇怪,你不知道是該笑是還是該嚴肅,因為以前講課的時候那些作者都是已經死了的人,說起來也沒什麼感覺,仿佛在念悼唁,但是現在嗎.

“哈哈哈哈.。”下課之後,劉雪瑩夾著教案快速的走了出去,然後魏弘毅和吳飛就再也忍不住了,看著蘇陽大笑起來,仿佛傳染一般,全班的同學也都開始大笑起來,也在和一刻所有同學之間的感情無形之中就被拉進了不少,最起碼是和蘇陽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