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0年,

f國,萊茵省,克萊爾市,

在市中心位置,靠近萊茵河畔。

一位黑發碧眼少年,站在橋頭,貪婪的欣賞著周圍的自然風景,

對周圍的一切,他都充滿著好奇與渴望。

盡管他活動和居住的地方隔這裏並不遠,最近的地方也就是兩三百米的距離,但是他從出生之後,從未踏足過這裏。

——

——

人類文明經過元宇宙危機時代之後,對虛擬現實進行進一步管控。

元宇宙危機時代出現的強有力的獨裁統治之後,為了將人束縛在虛擬世界之中,對現實世界的環境進行大肆的破壞,讓人為居住成為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由於元宇宙時期,虛擬世界發展迅速,雖然人口進一步增加,但是人類的活動範圍卻是在慢慢減小,聯合政府軍在戰勝元宇宙獨裁統治者之後,麵對現實世界日益惡劣的環境,提出了麵向太空或者地底的兩種發展計劃。

高速的虛擬世界發展並不是建立在空中樓閣上麵的,雖然消耗的能量相對於現實世界中活動要少得多,但是也需要很多的數據傳輸以及運行維護的能量和資源,加上獨裁統治者,對於全世界資源過度的開采,沒有很好的資源供應,想快速建立起晚上的太空探索計劃,更是難上加難。

2106年,在聯合政府推翻元宇宙統治者者,三年之後,聯合政府公布的月球和火星開發項目計劃也被迫中止,太空發展也進一步破滅。

人們走出高樓大廈,被迫向地底發展,為了防止再次出現對現實環境肆意的破壞,經過全民公投,頒布了更多的現實環境保護的法案。

從此,很多人類終身都未離開過地底,人類在元宇宙統治者的獨裁統治之下,被束縛在了虛擬世界之中,底層的人類為了脫離這種束縛,組織起聯合政府推翻了獨裁者的統治。

在推翻的獨裁統治之後,建立起來的聯合政府。又將大部分的人類束縛在了地底,成為改造現實世界環境過程中的一環。

大部分的人類經過一番努力,從一個圈中跳入到另一個圈中。

逐漸很多人習慣了現實生活中沒有窗戶的日子,也就退卻了,回到地表生活的想法。

——

——

22歲的杜威從未親眼見過自己的親生父親,

今天,這是他人生第一次真正站在地麵上,沒有從小一直以來的付出,他就不可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目標,有多少人終身都不能脫離的地底,而他卻實現了,而且還是在他這麼年輕的時候,

杜威站在橋頭,意氣風發的欣賞著萊茵河畔兩岸的景色,親眼見過真正的風景之後,他自認為之前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並沒有白費。

地麵上真正的風景和地底虛假的宣傳以及鏡頭中的錄像還是有本質上的差別的。

擁有古老曆史的小鎮,就依偎在萊茵河旁。一年一度的春風將綠色帶給這個古老的小鎮。整個小鎮顯得十分的靜謐,杜威一路走來並沒有見到許多小鎮上的居民。

能在地表上居住的不是非富即貴就是權力極高的人,就算是在聯合政府中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員也不能夠居住在地表,而隻是擁有在地表購置房屋的權利。

對於當權者而言,麵對地底光怪陸離的世界,他們更喜歡這樣平平淡淡的擁有慢生活的狀態,並以此為榮。

遠處的教堂裏還時不時有鍾聲傳來,飛過的白色的鴿子,在這樣的環境下並不會顯得很突兀,

聯合政府為了恢複以往的生態環境,並投入了巨額的人力物力,在向地底發展的過程中,所挖掘到的古物都以合適的方式擺放或者安裝在環境恢複點中。

這樣的環境恢複點在克萊爾市隻有一個,也就是杜威現在所站的地點,在目光所及的遠處,並不像周圍顯得這麼安靜平和,大量的巡檢機器人在防護罩的外圍進行著清理工作。

環境恢複點與外界接觸的空氣和水源進出口,都安裝的實時監控係統,不允許小鎮的居民受到半點幹擾。

沒有人不希望每天都能夠看到太陽,杜威也是。

太陽所產生的能量,在他的心目中還是以模擬的能量顯現的,更多的是電所產生的熱量。

而如今他站在橋頭,肆意的享受著太陽帶來的溫暖。

在太陽的照射下,萊茵河的河麵顯得更加的波光粼粼。

加洛林王朝時期建造的石拱橋,仍然發揮著它的作用,除了杜威以外,橋上還有一些行人。

但大多是維護地表環境的工作人員,有些人雖然是在地表工作,但是並沒有住在地麵上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