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花榮單打,秦明沒有占到便宜,揀軟柿子捏,回馬“趕殺小嘍囉”,企圖擴大戰果。小嘍囉慣常爬山,一哄而散。秦明強攻,清風山落石滾木,第一波衝鋒,官兵減員“三五十”。急性子秦明帶領馬軍,繞山尋路。一直尋到“午牌時分(中午十一點至一點)”,西山敲鑼,“樹林中閃出一對紅軍旗來”。官兵累死累活趕過去,“鑼也不響,紅旗都不見了”。這時東山又故技重施,秦明就這樣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折騰到了黃昏。官軍“走得人困馬乏,巴得到那山下時,正欲下寨造飯”,“紅頭子”又來襲擾。秦明強攻,山上竟然吹起暮笛,宋江和花榮在不遠處飲酒作樂。氣得秦明大罵“花榮有種,你給我下來!”
忽然,“山上火炮、火箭”迎麵而來,背後埋伏的□□手“在黑影裏射人”,官軍出於求生的本能,“都擁過那山側邊深溝裏去躲”。此時已是三更時分,官軍跟著主將秦明打“運動戰”,就混了一頓早飯。清風山在上遊截了水源——形成堰塞湖,決口放水,官軍“一大半淹死”,爬上岸的,“被撓鉤搭住,活捉上山”。秦明“怒氣衝天,腦門粉碎”,見一條小路,打馬上山拚命,走了三五十步,連人帶馬掉“陷坑”。“兩邊埋伏下五十個鉤撓手,把秦明搭將起來”,剝了衣甲,綁上山寨。一晝夜間,五百官軍全軍覆沒,清風山保衛戰大獲全勝。前敵總指揮花榮,完全按照“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逃我追”的遊擊戰十六字方針,依托有利地形,發起的一場經典戰役。《孫子兵法·九變篇》講:“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有勇無謀的秦明空有“必死之心”,生性“忿速”,能夠保全性命,完全是因為對手“仁慈”。
秦明的任務是守住“橋頭堡”清風寨,秦明輕敵、貪功,根本就沒有聯係清風寨的“友軍”,直接去打清風山。但凡援軍接應,何至於“片甲不還”!假設秦明與黃信合兵清風寨,“改編”花榮舊部,反客為主,打“陣地戰”;花榮的勝算不多,畢竟“家眷”還在人家手裏,投鼠忌器,不敢“放開了打”。
南宋洪邁在《容齋四筆·得意失意詩》中,把“將軍被敵擒”歸納為“人生四悲”之一,何況對手還是自己的屬下。小嘍囉“獻俘”,已是天明時候。數日前,就在此處,俘虜劉高的“黑心”被花榮所“掏”——煲酸辣湯!
清風山“優待俘虜”是極具戲劇性的表演,花榮見了五花大綁的“老首長”,連忙解縛、下跪;花榮諉過小嘍囉“有眼無珠,冒犯虎威”,隨即奉上“華服”,伺候秦明換裝,上酒“壓驚”。宋江殷勤“讓位”,秦明問花榮道:“這位為頭的好漢卻是甚人?這清風山不曾見有。”這說明,秦明和清風山“交過手”,知道燕順、王英、鄭天壽“吃幾碗幹飯”,否則秦明不會領兵“冒進”。
花榮向“廳級幹部”秦總管隆重介紹了“科級文員”宋押司,秦明誠服跪拜。宋江拖著“傷腿”還禮,秦明動問“貴恙”由來。宋江又把“英雄救美”的壯舉,繪聲繪色地叨嘮一遍;又把劉高“冤枉好人”的罪過,苦大仇深地聲討一遍。秦明替宋江“打抱不平”,“若聽一麵之詞,誤了多少緣故!容秦明回州去對慕容知府說知此事”。“說客”秦明尚有“去意”,在座諸位輪番“勸降”。
“秦明生是大宋人,死為大宋鬼。朝廷教我做到兵馬總管,兼受統製使官職,又不曾虧了秦明,我如何肯做強人,背反朝廷?你們眾位要殺時便殺了我,休想我隨順你們。”“大頭巾”認栽,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好說!好說!”花榮又勸道:“總管夜來勞神費力了一日一夜,人也尚自當不得,那匹馬如何不喂得他飽了去?”五位好漢輪番把盞,陪話勸酒。秦明本身疲乏又喝醉了,“一覺直睡到次日辰牌(早晨七點至九點)方醒”。軍務在身的秦明急於“複命”,眾人勸秦明好歹吃完早飯再走,畢竟清風山離青州還有百十裏遠。秦明狼吞虎咽用過早點,山寨取出頭盔、衣甲、狼牙棒、坐騎,一一奉還,不再強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