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神朱友昌,一個在先帝時期就凶名赫赫的魔頭!
當年先帝征討十王叛亂,大將軍陳伏鋒一部就滅了九王功高蓋世。陳伏鋒麾下六員大將攻城拔寨個個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名震寰宇,唯獨這個朱友昌卻是臭名昭著。
十五歲參軍就跟隨陳伏鋒上了戰場,十年平叛僅在齊魯之地他一人就殺了三十萬降卒,是大夏王朝第一劊子手。
攻打膠東王拔城十座俘虜降卒七萬,攻打北海王拔城八座俘虜降卒八萬,攻打東萊王拔城十座俘虜降卒十五萬。整整三十萬降卒全部坑殺在彌河流域的營丘盆地,幾乎整個齊魯大地都被他踐踏一遍,令無數父母失去兒子,無數孩童失去父親。
這筆血債至今仍被齊魯文壇口誅筆伐,以至於當年在南線作戰死守彭城大門的陳伏鋒也一並被罵了幾十年。
放縱手下坑殺降卒三十萬,不僅沒有治罪竟然還官升三級,這三十萬降卒可是大夏王朝的子民啊!
然而又有誰知道當年坑殺背後的無奈呢!
當年齊魯三國的敗兵打散後不用多久又重新聚攏,反反複複殺之不盡整個平叛大軍都陷入了這片泥潭不得寸進。
楚王趁勢發兵救援,欲形成合圍之勢將朝廷平叛大軍扼殺在齊魯之地,形勢萬分凶險,膠著的戰事對朝廷的平叛大軍萬分不利。
統領齊魯戰場的陳伏鋒不得已兵分兩路,一路由朱友昌率領大部隊繼續攻打實力較弱的齊魯三王,一路則由陳伏鋒親自領小股兵馬對抗兵力最盛的楚王。
當時陳伏鋒困守彭城門戶切斷楚王救援齊魯三王的通道,幾十萬楚國大軍晝夜不停的攻城,後方卻不斷有三國的潰軍襲擾,彭城已處於風雨飄搖之際。
一旦彭城丟失,四國合兵一處以他們當時數倍於朝廷的兵力,定然能一鼓作氣吃掉朝廷平亂的兵馬,甚至連當時禦駕親征的先帝恐怕都會被俘虜。
北線連連大捷,南麵門戶卻因腹背受敵岌岌可危。
自己戰線拖累大將軍,朱友昌自責不已欲揮師南下卻又被大批戰俘束縛手腳。最後擔心大將軍陳伏鋒安危的朱友昌殺心大起,不做請示就擅自坑殺了膠東、北海、東萊三國的所有降卒,舉國震動!
鮮血染紅了齊魯大地平添幾十萬孤魂野鬼,朱友昌的殘暴一舉打寒了四國士氣,嚇退了彭城背麵的三國潰軍。
陳伏鋒得知後一言不發枯坐三日,獨自到先帝帳前請罪,然而先帝非但沒有降罪,反而為朱友昌官升三級,封定國上將軍。
現如今大夏休養生息了幾十年,先帝為補償齊魯每界恩科都額外增加齊魯學子的名額,造就了當今朝堂上半數棟梁出齊魯盛況。
區區二十年光景就淡化了當年的傷疤,平了民怨,也為朝廷博得了美名。但傷疤總歸無法複原,這筆爛賬曆史記在了朱友昌頭上,記在了陳伏鋒頭上,也記在了如今的隴西軍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