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王朝京都順天城,一片金黃琉璃遮蓋的宮殿下一位少年正坐在殿前的玉階上看書,一旁的中年男子恭敬的站在身後欲言又止。
今日的黃昏格外絢麗,夕陽西下,還不忘在天邊留下一片紅霞。
少年抬頭看了看那處紅豔的晚霞開口說道:“岐山應該就在那片晚霞之下吧?太陽要下山了,那邊的事情差不多要結束了吧?”
原本正走神的中年男子聞言頓時驚醒,躬身回答:“陛下,據繡坊傳回的消息,費仲已按計劃將人引入局中,想來此時應該完成任務趕回京師了。”
少年似乎是聽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緊繃的神情一下子就緩和了不少,低頭將那停留半天的書頁翻了一張。
中年男子見狀不由得心中一聲歎息,是否是自己將他逼得太緊了?今日早朝過後陛下早早的來到這玉階蹲坐,這一天下來一本《春秋》才翻了幾頁,說是看書,心思早就綁在了萬裏之外。
或許麵對這可能改變王朝今後百年的興衰大事,他的心裏比自己還緊張吧!
大夏王朝開國近千年,先祖皇帝開天辟地成就了這煌煌盛世,那些功勳彪炳的功臣個個封王裂土鎮守一方。
然而三十年前的那場十王動亂卻差點毀了這方天地!
分封製度經過百年傳承也在那時徹底暴露了弊病。前幾代的諸侯王與王室共克時艱情感上有歸屬感自然忠心耿耿,但經過數十代的傳承,這些在祖輩蔭蔽下稱王一方的王侯早已忘了當初的歲月。
轄下有千裏封地,手裏百萬大軍。一旦王族勢微,就有不少野心勃勃之輩趁勢作亂。
當年景帝還沒來得及冊立太子突然駕崩,皇城之中爆發九子奪嫡之亂,朝堂上那至尊皇座整整三年無主,黨派林立。
在帝國風雨飄搖之際,各地諸侯王竟沒有一個挺身護佑國體,紛紛趁亂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先後十個諸侯國廢祖忘典打著靖難的旗號踐踏神州。
整整十年的動亂!先帝披襟斬棘才平定宇內,才恢複了大夏王朝的完整。
但分封製依舊存在,先帝仁厚不但沒有撤掉那些袖手旁觀的諸侯國,連平亂有功的陳伏鋒等人都賜下封地。
或許是當時的時局不允許先帝大刀闊斧的改製,又或許是不想虧待了生死相依的兄弟,剛割肉拔除的毒瘤又親手種下幾顆!
如今的大夏王朝在先帝手中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已逐漸恢複往日的輝煌,身為帝師,當今朝堂的首輔,他龐博濤責無旁貸要為眼前的少年皇帝掃清阻礙,讓他成就一世功業。
為了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也為了這世間的萬世太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繼往聖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這是所有心懷抱負的讀書人的理想。當年他就是憑著這一腔熱血在恩科中揮筆寫下了那篇改變一生命運的《論分封製》。
據說這篇在當時狂悖無禮的妄政之語被人舉報後在先帝案上整整擺放了十天,夜夜秉燭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