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再出賣我的靈魂了”,洛璃在自己的辭職信上寫道。
普普通通一本畢業半年的洛璃,在找工作上花盡了心思。可能是因為不是重點大學畢業,專業也是比較雞肋的行政管理,因此在回老家找工作時,不是簡曆關沒過,就是麵試沒多久就被通知“很高興您能來參加我們的麵試,但是評估下來可能還是不合適”之類這樣委婉的拒絕。
但是,這都在洛璃的意料之中,畢竟,自己從小學起,就追求“中庸之道”,不求學習成績頂尖,也不求大富大貴,因此成績不上不下,大學亦是如此。
這和洛璃的家庭教育有關。洛父洛母都是抱著孩子“健健康康、開開心心”的心態,對洛璃的成長和成績都沒有太大的幹預,甚至可以說是“雙手掌櫃”。洛璃很感謝父母從小對她“放養長大”,讓她在父母因車禍離世之後除了悲痛,也能過得很好。對找工作的痛苦也沒有太多的抱怨,從大四下學期開始,花了大半年時間,找了一份運營的工作,主要kpi(績效目標)是通過運營公司的社群(微信社群、社群等)賣出更多的奶粉。
一開始洛璃對這份工作是很滿意的,但是,漸漸地,感覺到了不對。
作為管理公司社群的人員,和用戶是最接近的。洛璃接手後發現,很多人來反饋說小孩吃了奶粉之後有各種不適的症狀。洛璃和上級反饋,上級每每都說,小孩子很嬌弱,吹個風也會頭疼腦熱,不一定是我們的問題的。洛璃良心不安,便拿著公司的奶粉去專業機構檢測,結果還真檢測出來點東西。可還沒等洛璃上報給公司這個問題,檢測機構裏有人直接爆出了這個消息,引發了很多寶媽們的共鳴,紛紛說自己孩子吃了這個奶粉之後如何如何,最終,這件事情醞釀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洛璃作為間接曝光此事的人員,在公司內部已經舉步維艱。很多同事對她冷眼相看,認為是她向外公布了此事,讓公司遭受風波,進而影響了她們的工作。
“哼,有的人啊,為了一時的出名,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死活的”。小莉正在茶水間和一群人聊天,看到她進來之後便開始陰陽怪氣。
洛璃並不想理會這些,她已經在思考離職的問題了,對於這些在為自己工作考慮的同事,她有著歉意,畢竟確實影響了他們的工作,但是要問她是否後悔拿去檢測,答案是:不後悔。
洛璃有著自己健全的人生觀,工作是工作,法律是法律,何況那些小小的生命。
但是有的人並不是這麼想的。小莉見其他人都不說話,好像站在她這邊,而洛璃卻對她毫不理會,聲音頓時尖刻起來,“洛璃,你知道我說的是你,我都不知道你為什麼還有臉來上班!你知道你的行為給公司帶來了多大的損失嗎?”
洛璃心不在焉,心裏還在想著自己的事情。上班之後,洛璃發現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很多人在公司裏都很有“主人翁意識”:見不得別人做一件對公司不好的事情,說一句對公司不利的言論,好像公司就是他的家,他的歸屬,他的靈魂所在。可是,自己難道不是一個純純的“打工人”嗎?明明自己隻是一個給公司打工賺錢的“工具”,可是卻非常“維護”它,有些時候,能把公司的利益淩駕於任何事情之上,比如道德,比如法律。
洛璃準備倒杯水喝口水就和老板提離職了,因此,完全不想和小莉爭論這些沒有意義的話。在她看來,有良心的人,或許會覺得她影響了他們的工作,但是最終會諒解她;沒良心的人,你和他吵,和他鬧,也不過是浪費口舌,徒勞無功,有這個時間,不如想想午飯吃什麼。
提離職,收拾東西(好在入職沒多久,也沒什麼東西可收拾),坐地鐵回住的地方。
一天就這樣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