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空間得魚苗,林月暖首次趕集(2 / 2)

如此過了幾日,阿娘身體恢複的差不多,也可以下地了。家裏的事務阿娘接手了之後,阿姐除了早上去河邊洗衣物便是天天躲在阿娘他們房間做荷包順便照看小弟。等著趕集送到鎮上換銀錢。而空間裏的水稻也差不多成熟了。

這日,林月暖趁著大家都出去忙活,躲進空間收割稻穀。空間裏也就種植東西比較費事,收獲東西卻簡單的多,用意念便可以趨使作物自動收割脫粒入庫。隻不過需要費一些心神罷了,用一次意念之後睡一覺,人又精神百倍了。

看著倉庫裏滿滿的幾缸大米,她從未覺得心裏如此的踏實。立馬馬不停蹄的繼續育苗。做完這些事情,她又去河邊查看小魚的生長情況,不過幾天,它們已經長的有大人手掌那般大了,相信再過幾日就有三四斤了,等它們大魚生小魚,家裏就不愁沒有魚肉吃了。

林月暖想的那個美呀。

出了空間的林月暖又發愁了,這大米都收上來了,可是要怎麼拿出來呢?家裏的爹娘對家中的一針一線可是清楚的很,多一針少一線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得想個法子才行。

林月暖想了幾日也想不出好辦法,隻能偶爾偷偷的用小爐子到家門外開個小灶,煮點大米粥,給自己還有三弟四弟補補,希望他們的身體能好一些。如

此偷偷摸摸幾次就到了趕集的時候了,因著林月暖人小,集市人多擁擠,姚氏不同意自她跟去。林月暖無法,隻能使出爛招數軟磨硬泡。弄得姚氏頭疼不已,最後還是林家興發話才帶上她這個累贅。

天還黑漆漆的時候,去趕集的幾個人便起床準備出發了,要走二十幾裏路,還要當天趕回來,不早起不行。迎著寒風月光,一群人出門了,家裏交給大哥二哥看顧了。一路上隻有瑟瑟的秋風還有婆娑的樹影。

等走到鎮上已經是天色大亮了。姚氏帶著林月溪還有林月暖去了彩衣閣,他們要去賣掉荷包,順便買些絲線。還有天氣漸冷,林家興跟林文傑要再添置一些冬衣了,至於他們這些小的可以穿哥哥姐姐剩下的,農村都是這樣過來的。

林家興帶著一些存下來的山貨到另一處去賣了。彩衣閣就在集市的大街上,人來人往,地段相當好,裏麵客來客往,生意很是興隆。

姚氏帶著姐妹倆走進去,眼尖的女掌櫃馬上上來招呼,“喲,這不是冬雲嗎?許久不來,今兒是什麼風把你刮來了,可是有好的繡活?”

掌櫃一雙精明的眼睛往姚氏手中的籃子瞟了一眼,也是因為相熟,要不這麼做就太失禮了。

姚氏也不跟掌櫃的計較,熟稔地說:“這不前個兒剛生了小兒子,現在剛出月,就來你這兒了,你看看這是我跟大丫頭的繡活”。

掌櫃的翻看了籃子裏的繡活,有姚氏做的帕子五條,一條25文。還有林月溪做的荷包八個,一個20文。總的是285文。

結完帳姚氏帶著她們去了巷子裏一家小小的布匹店,這裏售賣的布都是些普通百姓穿的粗布麻衣,與彩衣閣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姚氏買了兩斤陳棉和一匹粗布,花去了120文,她也想給丈夫孩子穿那些棉布做的衣裳比較暖和,奈何家中實在太窮,隻買的起這些粗布。林月暖心裏直歎錢不經花。

林月暖跟著姚氏又逛了一會兒,對這個時代的物價有了一些了解。可惜還是沒找到機會可以把大米拿出來,這在家中可是金貴物。

一路走走停停,一會兒便到了跟林家興約好的地方,林家興還沒到,她們便坐在路邊的石階上休息等他,順便聽聽旁人聊天。

“聽說大魏又向我們出兵了,邊界那邊正打得火熱呢!很多邊界的流民都逃到大元府去了。”路人甲說。

“嘿,我也聽說了,那大元府的知府怕流民太多養不起出亂子。下令封城了。”路人乙上前湊熱鬧。

路人丙:“沒錯,聽說那些流民因為進不了大元府,有的就往南邊來了。還好我們閩地與邊界相距甚遠,打仗也打不到我們這兒。”幾人說說笑笑又扯到別的地方去了。

林月暖聽到打戰,心下一沉,她可沒有那群人心大,打戰意味著什麼她很清楚,打仗就要糧草軍餉,這些可都是要從他們老百姓身上出。還好今年稅收已經過了,明年再想想法子吧。她心思百轉,直到姚氏喚她,她才回過神。

------題外話------

新書《芙蓉翠珠香:浮世驚華》更新啦,親們多多支持,麼麼噠(づ ̄3 ̄)づ